文章详细页面

主持人语
在线阅读 收藏

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具有伟大意义的日子。这是几代中国人为之奋斗的夙愿,其艰难步履整整经历了150多个春秋。香港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具有凝重和深厚的历史内涵。在此香港回归祖国即将20周年的重大历史时刻,回顾其走过的风雨历程,更令人倍感珍惜。

2017年,是香港“一国两制”实践和发展的重要年份,面临若干重大事件节点。一是香港刚刚完成第五届行政长官选举,新任行政长官在履职后将正视香港现实挑战,用更加开放、前瞻的视野,带领香港再起步;二是正值香港回归20周年,香港“一国两制”实践在取得举世公认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在理论与实践层面进行系统总结和深刻反思,需要有针对性地探索与实践,提出引领香港长远发展的战略与策略,并逐步凝聚社会共识。

在此,有几个基础性问题,需要认真梳理与聚焦研究。一是在政治层面,要探索如何全面、准确地认识与落实“一国两制”方针和香港《基本法》,确保在香港的实践不动摇、不走样、不变形,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这需要学理研究、理论支撑和机制保障,需要实践操作层面的落实路径与机制方案。这不仅事关保持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也事关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更关系到国家与香港的长治久安。二是在经济层面,要探索香港如何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发挥好香港的独特优势,提升香港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战略地位,这是香港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急迫问题。年初,行政长官在香港2017年施政报告中已提出提升优势、再工业化及深化与内地合作等发展方向,并在推进经济发展中提出多项措施,包括扩大和优化《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等。与此同时,有关香港长远发展的策略规划《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规划远景与策略》,也提出其策略愿景——令香港成为宜居、具竞争力和可持续性发展的亚洲区国际大都会。国家正在研究制订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也将拓展香港发展的新空间、新动力。

长期以来,如何根据国际经济发展趋势与国家发展需要,合理定位,把握香港的发展空间与可能机遇,是香港立身之本。香港未来经济发展,有几个需要厘清的方向性问题,一是香港发展与转型的动力,源自内地因素,内地对外改革开放的需求,拉动和提升了香港的经济产业、服务能力和经济转型;二是香港的未来发展动力,最重要支撑来源也需要从香港与内地互动关系去寻找。在全球经济重心东移、竞争日趋激烈以及国家在全球经济发展中影响力日增的大背景下,如何根据国家所需、发挥香港所长,找好新的对接点、提升服务国家发展的能力,既是香港服务业供应侧改革的方向,也是香港优化经济结构、构建持续发展新动力的难得机遇。

读史使人明智。正是基于这一历史节点,本刊特邀齐鹏飞、戴金平和蔡赤萌三位对香港问题有长期跟踪研究的资深专家,就回归以来香港“一国两制”实践的基本经验和相关启示、国家对外开放战略推进与香港经济功能及经济转型的互动关系,进行历史回顾与深度探讨,相信上述两文对我们全面理解“一国两制”实践中的若干主要矛盾以及深入思考香港未来的发展路向、重塑香港在国家新开放战略中的地位具有重要的启示。

东方之珠,我的爱人,你的风采是否浪漫依然?

请捎上我深深的祝福——生日快乐,香港加油!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