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学生公民素养的培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机遇主要在于网络作为一个海量的信息平台和开放互动的传播平台,能够为公民素养教育提供更多资源、素材、案例,并促进教育方式的革新。挑战源于网络时代“众声喧哗”的社会环境对公民教育产生的冲击——多元价值观念不断冲突、碰撞、融合与再分裂的过程,导致由学校等权威教育机构所引领的价值判断、所倡导的价值选择遭受质疑。同时,挑战也源于网络时代公民成长机制对现有学校教育方法造成的冲击——青少年越来越多地利用网络媒体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在搜寻信息、表达意见、表达诉求、参与行动的过程中,主动认知和建构自身的社会角色和公民身份;而学校对此趋势应对不及,甚至无所适从。如何因势利导促进学校公民素养教育的变革,不仅需要在理论上探索解惑,也需要从实践中汲取经验。
笔者认为,网络时代的公民素养教育变革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探讨传统德育和网络的结合方式,还需要与时俱进地更新观念、解决问题,而最重要的一步是了解当今公民素养教育对象“青少年”的特点。教育者应当放下“卫道士”和“说教者”的角色,心平气和地、力求全面地观察青少年的思想、态度和行为的现状,发现青少年在网络影响下积极和消极方面的变化。为此,本文选取“网络公民参与”这一主题作为切入视角,展现当代世界各国青少年如何通过网络媒体习得道德品质、政治素养和价值观念。探讨青少年如何利用互联网参与公共事务、学习公民社会和公共生活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文章将描绘“网络世代”和“网络公民”的群体肖像与行为,介绍有关青少年网络公民参与的国际研究项目,呈现具体案例及评述,从青少年网络公民参与的原因、议题、方式及其影响这四个维度来分析,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我国情境中的相关问题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