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国际化”仅仅是一个背景,而不是目标
在线阅读 收藏

据《人民日报》介绍,自党的十六大以来,全国有183个地区先后提出了建设“国际化城市”的目标。

应该充分肯定,在发展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总方针的鼓舞下,一个“国际化城市”的口号,便能“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各级地方官员有如此强烈的冲动,是具有绝对积极意义的。这是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它扫荡着一切昏昏然的官僚主义作风,真可谓气可鼓而不可泄。

可是,在我们这个盛产“口号”的国度里,如果要进行一点书呆子式的研究,那么,至少还会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国际化”仅仅意味着一种“开放度”。

因为“国际”仅指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而“化”,用毛泽东的语言,那就是“彻头彻尾,彻里彻外”,所以,“国际化”并不是一个继小康社会、现代化社会之后的更高一级的阶段。

二是“国际化”从来没有也永远不会有一个统一的指标。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