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晋时期,华严“十地”经典凡三译,即西晋竺法护所译的《渐备一切智德经》、姚秦鸠摩罗什所译的《十住经》、东晋佛陀跋陀罗所译的《华严经·十地品》。三个译本对“十地”名称的翻译是不同的,翻译风格也不尽相同。竺法护的译本坚持了质直的翻译风格;鸠摩罗什的译本则注意调和梵汉两种语言的特色,注重行文的流畅与简洁,文笔清丽优美;佛陀跋陀罗的译本基本沿袭了鸠摩罗什的翻译风格。从三个译本的译出时间、译出地点、翻译人员等角度来看,两晋时期华严“十地”经典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华严“十地”经典的传译,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佛典翻译水平的不断提高及佛教整体实力的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