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湖南平江道岩葆真观源流及道士谱系初考
在线阅读 收藏

湖南岳阳东部的平江北邻湖北通城,东连江西修水,南接长沙。境内东北部高山连绵起伏不绝,为联结湘、鄂、赣三省的罗霄山脉分支,而其中最富名声者当为幕阜山。幕阜山,古名天岳,至少于唐代末期就已经成为天师道洞天福地系统内三十六小洞天之一,其号为“玄真太元洞天”。按照杜光庭作于904年八月的记述,其地广二百里,在鄂州唐军县。而北宋高道李思聪作于仁宗皇祐二年(1050)的《洞渊集》则指出该洞天其周回为一百里,属地在岳州平江县。2153248至于幕阜山之所以成为道教小洞天,按照杜光庭的说法,因为早先大有问道求仙之人在此修炼有成而得道飞升的缘故。不过,幕阜山似乎还与远古时期大禹治水的传说有关。北宋末期于元符中登进士的福建建安人范致明曾在其谪居岳阳期间,以宣德郎身份监理当地商税。他在任期间记述了岳阳的历史沿革及各地风土人文。按其所著《岳阳风土记》的记载,幕阜山乃是远古时期大禹治水的圣迹。传说大禹为治水就曾经登临此山,而且此山为“福德之乡,洪水之灾,居其上可以度世”。此外,他还记载说,“其中有葛仙翁炼丹井药臼尚存,山无秽草惟杞与芳芎之属,有石山产如丹珠。绝顶有石田数千畆,塍渠隐然,非人力所能为。地绝高险莫能上”2153249。幕阜山得以位列道教小洞天的事实说明湘北平江地域是在汉末道教初现之后不久就已经成为道教活动频繁的中心地点之一。而能够代表这个中古时期湘北道教活动中的集中案例就是坐落于距离幕阜山东南约四十里许地方的一座叫道岩的宫观,即宋代崇宁年间由来自江西南昌西山崇仙观的道士胡元周所创建的葆真观。

本文拟依据目前收集的相关碑刻铭文,以及平江本地道教内部流传的谱系资料,并比对地方志史以及文人笔记,初步探寻并梳理平江道岩葆真观创立历史源流以及该观早期道士派谱状况,并以湘北地域从宋代以来的道教历史为中心,考察道教在湘鄂赣三地交接地域的发展状况与特征,进而对于道教在整个湖南境域范围内从宋元以来的传播流布做初步的探索研究。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