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中国近代寺庙登记表数据库及量化研究
在线阅读 收藏

法国国家科学院高万桑教授的《近代中国的国家与宗教:宗教政策与学术典范》(《“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54期)、“中研院”近代史所康豹研究员(Paul Katz)的《西方学界研究中国社区宗教传统的主要趋势》(《文史哲》2009年第1期)两篇重要论文对西方学界有关中国宗教问题研究的认真梳理以及蒋经国学术基金会对吕敏(《北京的寺庙:碑文及口头资料——帝国首都的社会历史》)、高万桑(《近现代中国城市道士与庙宇计划》)、康豹(《1898—1948:改变了中国宗教的50年》)三位国际学者研究计划的资助实践昭示着宗教社会史在海外学界的重要地位。

然而,在当前反对碎片化、倡导整体史,构建本土话语体系方面,如何回应西方学界对近代中国宗教社会史研究以及有关典范的总结与批评,如何深入推进中国近代宗教社会史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尤其是进一步正确认识近代中国国家、宗教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这是吸引国内外学者持续关注的重大议题。本研究提出利用近代以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第二历史档案馆、北京及台北等各省市所藏寺庙登记表为核心史料,借用量化统计、GIS等工具,在构建近代寺庙登记数据库的基础上,尝试对近代中国寺庙的财产、人口、知识等重大问题做长时段、整体性的考察。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