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初秋,法国的布卢瓦城(16世纪时,这里曾是历代法国国王最喜爱的居住地)都会举办名为“历史之约”(les Rendez-vous de l’histoire)的文化节。1998年,布卢瓦市长杰克·朗(Jack Lang)创立了这个历史文化节。他还担任过法国的文化部部长、国民教育部部长,并且负责过大革命二百周年纪念的组织工作。这一聚会旨在为研究者,大学、中学历史教师以及那些认为历史能照亮现实的广大公众提供交流思想的机会。据主办方称,这项活动每年都能吸引大约3万人参加。
2014年,“历史之约”的主题是“反叛者”。10月11日法国总理曼努埃尔·瓦尔斯(Manuel Valls)和我的两位同行让-诺埃尔·让纳内(Jean-Noël Jeanneney)、让·加里格斯(Jean Garrigues)一道参与了关于克里孟梭的讨论。瓦尔斯是公开的克里孟梭崇拜者。当日,同时与会的美国历史学家罗伯特·达恩顿观察到:法国无疑是颇为独特的国家之一,其中政治领袖渴望并且能够参与这种学术讨论,这在美国是不大可能的。总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历史学堪称法兰西的挚爱之一。西奥多·泽尔丁(Theodore Zeldin)在20世纪70年代成功地提出了“法兰西挚爱”的观念。
法国人对历史的热爱,自然令人想到了历史教学。19世纪的法国共和派认为有必要进行一种国民教育,致力于使公民长久支持一种政治制度,并使他们懂得保卫祖国和为国增光二者密不可分。实际上,此种关联可以追溯至法国大革命。孔多塞认为,在坚实的契约之上诞生了政治秩序,这一坚实的契约还要求国家有教育人民的义务。
最近,法国历史学家让-克莱蒙·马丹(Jean-Clément Martin)在《国际教育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为何教历史?》。他在文中指出,规划历史教学的范围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源于法语中“历史”一词的多义性。它同时可以指过去、故事、一门社会科学、一个教学的学科。
在此,我将首先展现历史教学这一“法兰西挚爱”的独特性,并且分析它自19世纪以来的发展演变,然后探讨为什么历史学在20世纪末遭受了质疑,最后勾勒最近的争论,它触及了历史教学的目标、内容与方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