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是一门专业”“教师即研究者”等源自国外的教育理念,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推进正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作为一线教师,不能仅是一个“实践操作工”,而应把“研究”看成专业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历史课程对养成公民的人文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何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历史课堂改革的重心何在,如何用史料为学生搭建触摸历史的桥梁,等等,这些都需要开展教学研究。问题是,目前真正参与教学研究的历史教师为数不多。比如,经常在《历史教学》等杂志发表文章的作者似乎总是些“老面孔”,至于像王雄、汪瀛、沈为慧、胡军哲等老师能够出版自己著作的更是凤毛麟角。有编辑曾感叹:“现在中学历史教师的整体素质并不高,只会按教科书去教的不在少数”;“很多年轻的中学历史教师不会写文章,平时不写,到评职称的时候才想到动笔,自然是手生”;“杂志收到的稿件,有很大一部分是选题不当、语句不通、没有逻辑的”。如何助推、引领中学历史教师的教学研究?诚然,《历史教学》杂志等专业媒体,无疑是指引教学研究的高端平台,不过现实情形是,很多教师平时不看杂志,主动阅读的为数甚少。由此笔者认为,源于国外工作坊理念而于近年在我国各地涌现的名师工作室,在引领教学研究方面大有用武之地。
名师是一个约定俗成的称呼,通常指在某一教学领域、在一定区域内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教师。他们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和高超的实践能力,并且拥有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专家等称号。名师工作室是新课改向纵深推进的产物,已逐渐成为促进教学研究、培养优秀教师的一种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