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俄中关系
在线阅读 收藏

原文标题:Russia-China Relations

文章框架:冷战的第一个十年可以看出中华人民共和国(PRC)和苏联之间的敌对防御关系;在20世纪90年代,中俄双方建立了信任和安全措施,以避免在未来发生意外事件;中俄两国的重要会议通常会讨论影响中亚、中东以及其他关键地区的区域性安全问题;中俄两国都在致力于利用美国防御的不对称弱点来否定美国的技术优势;中俄两国在未来可能会在对抗美国利益方面进行更直接的合作;中国在上海合作组织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进展;美国希望减少中亚对俄罗斯的依赖,把欧洲与中亚的民主市场经济联系起来,促进民主和尊重人权。

观点摘要:

1.冷战的第一个十年可以看出中华人民共和国(PRC)和苏联之间的敌对防御关系。这种敌意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末,但是在苏联解体后,两国关系的提升有了质的飞跃。冷战结束,促成了两国的伙伴关系。但这些事件削弱了中西安全关系,并且使俄罗斯联邦成为中国的主要武器供应国。中俄两国安全合作在许多领域继续发展,包括武器销售、防务对话、联合军事演习以及其他一些多边或双边活动。中俄两国签署了多项军备控制与信任措施,扩大了两国国家安全机构的联系,并在双边和多边框架内,特别是在上海合作组织(SCO)中将国防和区域安全对话、军事交流和战略磋商制度化。中俄两国领导人将两国军事关系描述为双方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在20世纪90年代,中俄双方建立了信任和安全措施,以避免在未来发生意外事件,同时对在两国边境100公里范围内的常规军事活动进行了限制,建立了快速的网络通信系统,并安排双方总参谋部和国防部部长之间定期举行磋商。例如,在2009年10月13日,中国和俄罗斯签署了一项协议,双方正式同意在进行弹道导弹试验前先通知对方。弗拉基米尔·普京称,这一协议是两国增进互信、加强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一步。中俄军事技术合作政府间联合委员会定期举行会议,包括副参谋长会议以及国家安全官员的其他双边会议。中国和俄罗斯领导人还经常在上海合作组织和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等区域性机构的峰会上进行会晤。

3.中俄两国的重要会议通常会讨论影响中亚、中东以及其他关键地区的区域性安全问题。例如,中国和俄罗斯曾多次严厉批评美国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特别是美国对压制毒品走私的无能为力。然而,中俄两国也担心西方的军事撤离会加剧中亚地区的不稳定,并破坏它们的区域一体化项目(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和俄罗斯的欧亚经济联盟都遍布中亚地区)。定期的军事演习进一步将中俄两国的国防联系制度化。双边和多边演习在形式、地点和规模上各不相同,其规模从最近的一次模拟联合导弹防御的桌面演练,到每年的上海合作组织演习等全面的现场演习。中国人民解放军还定期参加俄罗斯举办的多国展示活动,例如国际军事比赛。2016年5月在莫斯科举行的“空天安全2016”联合计算机辅助司令部演习是两国首次联合模拟反导演习。

4.中俄两国都在致力于利用美国防御的不对称弱点来否定美国的技术优势。例如,俄罗斯和中国的安全专家已经讨论了对抗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方法,特别是其在东北亚的导弹防御系统,中国和俄罗斯已经宣布它们将在2017年举行第二次导弹防御演习。中国和俄罗斯的武器销售也将“反介入和区域拒止”(A2/AD)能力(例如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网络武器、防空系统、海军和陆地地雷)向其他国家转移,而这可能会动摇美国在全球公共利益中的主导地位,例如,俄罗斯正在就向伊朗运送价值数十亿美元的武器问题进行谈判。从地区安全角度来看,这样的协议降低了美国威慑力的可信度,因为像伊朗和朝鲜这样的对手现在把中国和俄罗斯看作对美国的“安全制衡”。这种不断加深的军事合作也给美国与日本等盟国的关系带来了压力,日本向美国寻求庇护来对抗中国和俄罗斯。尽管有更紧密的安全联系,但中俄两国进行联合军事行动的可能性不大。即使是在中亚,上海合作组织也缺乏常设的军事机构和职能,其地区反恐怖机构执行委员会除了交换有关恐怖主义威胁的信息,协调成员与恐怖主义相关的规定之外,只进行了一些活动。也没有证据表明,中国和俄罗斯一直在定期地对像日本这样的第三方在政治军事方面施加压力。在某些情况下,中俄合作对美国来说是有利的,例如,中国和俄罗斯对阿富汗政府和军队的安全援助可能会使美国把反恐资源转向其他优先事项。

5.中俄两国在未来可能会在对抗美国利益方面进行更直接的合作。俄罗斯可能会向中国出售更先进的空中、海上和陆地的炮台。俄罗斯还可能开始从中国制造商手中购买军事技术,包括054A型护卫舰等主要武器系统,而该舰于2015年与俄罗斯海军在地中海进行联合海军演习。中国和俄罗斯已经同意共同开发新的主要武器系统,并将其出售给第三方,其中可能包括对美国利益不利的国家。中俄不断增加的外交军事活动可能也会增加发生意外事故或与美国和其他军队发生意外摩擦的风险,因为建立信任和安全措施的谈判在三边基础上比在双边基础上更加困难。俄罗斯在整个中亚地区部署了小规模的部队,一直在努力吸引地区国家加入集体安全条约组织,迄今为止其在将相关国家引入欧亚经济联盟方面收效甚微。俄罗斯所做的努力被经济萧条状态所抑制。能源价格过低和西方国家对俄制裁进一步削弱了俄罗斯的经济实力,再加上一些中亚国家因俄罗斯与其前领导人的关系过于密切而予以抵制。

6.中国在上海合作组织中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进展。上海合作组织的前身成立于1996年,那时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合作成立“上海五国”会晤机制。“上海五国”会晤机制通过引进乌兹别克斯坦,最终成为协调中国和俄罗斯在中亚地区活动的主要工具。成员国的安全、军事、防务、外交、经济、文化、银行业和其他成员国的定期会议都在上海合作组织的支持下举行。然而,在2017年6月巴基斯坦和印度加入上海合作组织成为正式成员后,该组织作为中国和俄罗斯主导下的协调机制的实用性被削弱。

7.美国希望减少中亚对俄罗斯的依赖,把欧洲与中亚的民主市场经济联系起来,促进民主和尊重人权。美国还认为,南亚和中亚地区加强贸易和运输联系将有助于稳定阿富汗局势,并且欧亚大陆作为替代路线(美国在阿富汗进行军事活动的后勤保障)意义重大。俄罗斯仍然对其此前在中亚的相关领域拥有“所有权”,并希望保留支配权,特别是在安全领域。中国已经在中亚地区扮演了重要的贸易和投资角色,并且对油气资源表现出浓厚兴趣。中俄两国关系近几十年来十分和睦,两国友好相处,在上海合作组织中有很好的合作。然而,除了中国在中亚的利益之外,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5月提议要在亚洲建立一个新的安全与合作机制,并阐述道,中国也将从安全角度看待该地区。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