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非西方外交文化与全球外交未来
在线阅读 收藏

原文标题:Non-Western Diplomatic Cultures and the Future of Global Diplomacy

文章框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许多主导当今多边外交的组织和论坛;以上海合作组织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为典型代表的由非西方国家成立的现有国际多边机构的竞争对手通常存在一个问题,即这些新成立机构都是现存机构的模仿者。

观点摘要: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许多主导当今多边外交的组织和论坛。虽然这些组织和论坛的成员准入规则和发展目标具有普遍意义,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些组织在创建时的权重分配,这可能体现在特权(例如永久成员身份)或决策权(更大的投票权或否决权)方面。全球金融治理的架构只是其中一个例子:世界银行虽然成员众多,但一直以美国为首,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负责人总是来自欧洲。

2.国际组织和论坛一直偏向西方国家令一些非西方国家倍感挫折。随着这些非西方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它们的不满情绪进一步加剧。非西方国家对西方国家的倡议支持度降低,国际机构内僵局反复出现以及非西方国家反制度化的尝试都证明了这一点。理查德·高恩(Richard Gowan)和弗朗兹斯卡·布兰特纳(Franziska Brantner)收集了大量资料以证明非西方国家对欧洲人权声明的支持水平降低:仅仅二十年,欧盟就失去了大约四分之一联合国成员国对欧盟人权声明的支持。正如联合国安理会改革或多哈发展回合谈判所体现的那样,制度僵局证明了传统的全球外交机构不足以应对新的挑战。但是,以上海合作组织(SCO)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为典型代表的由非西方国家成立的现有国际多边机构的竞争对手通常存在一个问题,即这些新成立机构都是现存机构的模仿者。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