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人间孔子
在线阅读

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2016年讲座精选(上、下册)

在很多人心目中,孔子是个非常庄严、很有仪式感的人,他的举手投足都有一定的风范。

如果看过孔子的《论语》,你们可能觉得孔子是一个圣人,其实他非常平凡,他的出身稍微有点高贵,他父亲是春秋时期宋国的贵族,是一个武士,当时属于贵族阶层。武士有什么作用呢?平时习武,参加军队训练,当国家社稷遇到困难,他们必须冲上前线。

孔子的父亲有九个小孩,非常遗憾的是,前面八个都是女孩。他为什么这么努力地生孩子?因为他的贵族爵位必须有人继承,而且只能由男孩继承。第九个终于是男孩,但是很遗憾,这个孩子患小儿麻痹症,不能够骑马上战场,所以他非常沮丧。

这时候,他们家来了一个新保姆,叫颜徵在,才20岁。孔子父亲已经60岁了,他就跟颜徵在商量,希望她为他生一个孩子,颜徵在答应了。孔子的父亲当时已经是鲁国的卿大夫。在一个春天,孔子父亲跟颜徵在来到郊外。这就是中国史书上经常写到的两个字“野合”,为什么要野合,其实是有根据的。

在中国上古社会,科学知识还不是特别先进,人们认为,在春天播种,秋天一定会收获,这是关键。为什么到野外去?道理很简单,中国人从来讲究人是天地之灵气的结晶,什么地方与天和地最接近?山上。在州县附近的山上,孔子的父亲和母亲结合了,后来果然生下了孔子。这座山叫尼山。为什么孔子的字叫仲尼?因为他生在尼山,当时根据地名取名字很正常,不仅仅是中国人,日本人也是。孔子诞生时,他父亲61岁,孔子3岁时他父亲去世。

非婚生的儿子在社会上没地位,变成单亲家庭后,爵位又没有了,孔子只好跟着母亲回到外婆家。他母亲是一个帮工,就是在乡下当某个有钱有势的人家要做祭祀的时候帮工。后来没有地方可去,他们住进了太庙,母亲打杂,儿子到处跑到处看,入太庙每事问,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在这种环境下,孔子人生的第一次体验就是,在太庙他觉得什么都新鲜,这个庙里为什么有那么多隆重的场面,有那么好听的音乐,有那么多人在按部就班地举行典礼?他们身上穿的衣服为什么经常在变化,有那么多进场仪式?

正常情况下,小孩没有这么敏感,最多就是好奇。但是作为孤儿,他特别敏感,他对很多东西保持一些好奇心,他就不断地问,由3岁一直到他成年,几乎整个青少年时期,他都是在这样的生活里度过的,于是他获得了当时所谓原始儒家的许多生存技能。他识字,他懂得音乐,他懂得语言交际,比如在太庙要迎接来宾,言谈举止必须非常得体,见什么人就必须说什么话,不能够乱了秩序,乱了辈分,因此他的语言表达能力非常好。

除此以外,祭祀一定有音乐,按照今天的说法,既有乐队伴奏,也有唱诗班,由此他接触到了当时中国最先进的文化艺术,就是诗歌。

在春秋时期,有两种社会事件最重要,一种是祭祀,另一种是战争。祭祀在一个国家的社会生活中占了非常重要的比重,其实今天我们也很重视,比如阅兵仪式、盛大晚会或者庆祝活动,这些都是祭祀活动在今天的一种演变。因为这是国家凝聚力的表现,具有非常隆重的仪式感。

在这样的环境里,他接触了社会最中心的这些部分,从小耳濡目染,他终于觉得自己有了文化,已经见识了很多东西。他觉得自己长大了,没有任何人教他,所有人都是他的老师。他拥有一颗我认为是非常高贵的心,就是他拥有强大的知识体系。

祭祀场所是当时中国非常中心的一个社会文化领域,他在这个领域里长大。他18岁时,他母亲去世了。这时候孔子觉得,他有必要向社会表明他是一个完整的人、健全的人,但他还不知道他父亲葬在哪里。《礼记》记载,他母亲非常害怕把他父亲的经历告诉他,因为她担心孔子忍受不了这样的羞辱,就是我父亲原来是贵族,现在葬在哪里我都不知道。他母亲从来没有告诉他,他父亲葬在哪里。后来孔子通过很多人向父老乡亲打听,终于知道他父亲葬在防地。

他找到了他父亲的墓地,做出了一件在当时包括我们今天看起来都非常令人震撼的事情。他把他父亲的墓刨开,把他母亲跟他父亲埋葬在一起,表示他要回归他的家族,他不是孤魂野鬼,他是有家族的人。我到现在不明白,为什么当时没有人对孔子提出质疑,他为什么要做这种出格的行为?后来我突然意识到,他应该这样做,因为孔氏家族只剩下八个女孩,还有一个残疾的男孩,他们已经无力维护昔日家族的荣耀。现在这么出格的一个少年重新归来了,这是家族荣幸,所以孔氏家族重新接纳了他,这是孔子第一次展示他作为成年人的这种勇敢和坚定。

');" class="a2">收藏

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2016年讲座精选(上、下册)

在很多人心目中,孔子是个非常庄严、很有仪式感的人,他的举手投足都有一定的风范。

如果看过孔子的《论语》,你们可能觉得孔子是一个圣人,其实他非常平凡,他的出身稍微有点高贵,他父亲是春秋时期宋国的贵族,是一个武士,当时属于贵族阶层。武士有什么作用呢?平时习武,参加军队训练,当国家社稷遇到困难,他们必须冲上前线。

孔子的父亲有九个小孩,非常遗憾的是,前面八个都是女孩。他为什么这么努力地生孩子?因为他的贵族爵位必须有人继承,而且只能由男孩继承。第九个终于是男孩,但是很遗憾,这个孩子患小儿麻痹症,不能够骑马上战场,所以他非常沮丧。

这时候,他们家来了一个新保姆,叫颜徵在,才20岁。孔子父亲已经60岁了,他就跟颜徵在商量,希望她为他生一个孩子,颜徵在答应了。孔子的父亲当时已经是鲁国的卿大夫。在一个春天,孔子父亲跟颜徵在来到郊外。这就是中国史书上经常写到的两个字“野合”,为什么要野合,其实是有根据的。

在中国上古社会,科学知识还不是特别先进,人们认为,在春天播种,秋天一定会收获,这是关键。为什么到野外去?道理很简单,中国人从来讲究人是天地之灵气的结晶,什么地方与天和地最接近?山上。在州县附近的山上,孔子的父亲和母亲结合了,后来果然生下了孔子。这座山叫尼山。为什么孔子的字叫仲尼?因为他生在尼山,当时根据地名取名字很正常,不仅仅是中国人,日本人也是。孔子诞生时,他父亲61岁,孔子3岁时他父亲去世。

非婚生的儿子在社会上没地位,变成单亲家庭后,爵位又没有了,孔子只好跟着母亲回到外婆家。他母亲是一个帮工,就是在乡下当某个有钱有势的人家要做祭祀的时候帮工。后来没有地方可去,他们住进了太庙,母亲打杂,儿子到处跑到处看,入太庙每事问,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在这种环境下,孔子人生的第一次体验就是,在太庙他觉得什么都新鲜,这个庙里为什么有那么多隆重的场面,有那么好听的音乐,有那么多人在按部就班地举行典礼?他们身上穿的衣服为什么经常在变化,有那么多进场仪式?

正常情况下,小孩没有这么敏感,最多就是好奇。但是作为孤儿,他特别敏感,他对很多东西保持一些好奇心,他就不断地问,由3岁一直到他成年,几乎整个青少年时期,他都是在这样的生活里度过的,于是他获得了当时所谓原始儒家的许多生存技能。他识字,他懂得音乐,他懂得语言交际,比如在太庙要迎接来宾,言谈举止必须非常得体,见什么人就必须说什么话,不能够乱了秩序,乱了辈分,因此他的语言表达能力非常好。

除此以外,祭祀一定有音乐,按照今天的说法,既有乐队伴奏,也有唱诗班,由此他接触到了当时中国最先进的文化艺术,就是诗歌。

在春秋时期,有两种社会事件最重要,一种是祭祀,另一种是战争。祭祀在一个国家的社会生活中占了非常重要的比重,其实今天我们也很重视,比如阅兵仪式、盛大晚会或者庆祝活动,这些都是祭祀活动在今天的一种演变。因为这是国家凝聚力的表现,具有非常隆重的仪式感。

在这样的环境里,他接触了社会最中心的这些部分,从小耳濡目染,他终于觉得自己有了文化,已经见识了很多东西。他觉得自己长大了,没有任何人教他,所有人都是他的老师。他拥有一颗我认为是非常高贵的心,就是他拥有强大的知识体系。

祭祀场所是当时中国非常中心的一个社会文化领域,他在这个领域里长大。他18岁时,他母亲去世了。这时候孔子觉得,他有必要向社会表明他是一个完整的人、健全的人,但他还不知道他父亲葬在哪里。《礼记》记载,他母亲非常害怕把他父亲的经历告诉他,因为她担心孔子忍受不了这样的羞辱,就是我父亲原来是贵族,现在葬在哪里我都不知道。他母亲从来没有告诉他,他父亲葬在哪里。后来孔子通过很多人向父老乡亲打听,终于知道他父亲葬在防地。

他找到了他父亲的墓地,做出了一件在当时包括我们今天看起来都非常令人震撼的事情。他把他父亲的墓刨开,把他母亲跟他父亲埋葬在一起,表示他要回归他的家族,他不是孤魂野鬼,他是有家族的人。我到现在不明白,为什么当时没有人对孔子提出质疑,他为什么要做这种出格的行为?后来我突然意识到,他应该这样做,因为孔氏家族只剩下八个女孩,还有一个残疾的男孩,他们已经无力维护昔日家族的荣耀。现在这么出格的一个少年重新归来了,这是家族荣幸,所以孔氏家族重新接纳了他,这是孔子第一次展示他作为成年人的这种勇敢和坚定。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