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改革开放实践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范式转换
在线阅读 收藏

2018年是马克思200周年诞辰,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中国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正是马克思主义不断指引着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40年来,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持续互动、共同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创新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而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始终与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同行,不断回应改革开放各阶段的现实问题。因而,研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的范式转换与发展趋势,对于科学理解改革开放的理论基础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

改革开放40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发展呈现出显著的阶段性特征,并孕育着一场“学科范式转换”。依据研究主题以及研究方式,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发展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发端于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关于人道主义与异化问题的讨论,主要成果体现在主体性研究、认识论研究、价值论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科建设和哲学教科书体系改革等方面;第二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问题意识”充分凸显,主要成果体现为领域哲学、部门哲学研究迅速崛起,同时在哲学基础理论研究方面进一步向哲学观层次跃升;第三阶段是20世纪末至21世纪以来,形成了文本研究、原理研究、哲学史研究、现实问题研究等多个日益分化的研究路径,孕育着新的范式转换的前景。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资本论》哲学思想研究日益勃兴,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发生了从青年马克思著作研究向成熟马克思著作研究的“重心转移”现象。这种重心转向具有“研究范式转换”的重大意义即从青年马克思的“实践主体性”问题域向成熟马克思的“资本逻辑与人的发展”问题域的转换。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