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中国无须担忧日本量宽
在线阅读

表1 2013年6月亚洲各经济体的实际利率

其次,对于中国的贸易冲击也很有限。日本量宽的副产品——贬值的日元——可能会降低日本最终产品出口对手的竞争力。中国努力提升高附加值部门的竞争力,如汽车、造船、钢铁、交通设备和重型机械。IMF的贸易相似度显示,2008年日本是中国的第七大竞争对手,而1995年为第二十五位。但日本还不是中国出口的直接对手,中国的竞争对手是马来西亚、泰国和意大利。如果有谁需要担心日本量宽的影响,那也应该是韩国,它是日本的直接竞争对手。如果考虑日本在制造品出口上与中国进行竞争,中国的实际工资仍然显著低于日本,2011年日本的制造业工人平均工资是中国的10.5倍。虽然日本工人的效率更高,但2011年由日本生产力中心(Japanese Productivity Center)发布的生产率国际比较数据显示,日本制造业工人的效率仅为中国工人的5.6倍。生产率的优势难以弥补工资的巨大差异,因此中国制造业仍然有巨大的成本优势。

日本量宽对中国净影响可能是正面的。日本是中国的第三大出口目的国,其最近的疲软导致中国出口受到影响。2012年以来,中国对日本的出口下降了8.8%。如果量化宽松能够修复日本国内需求,这也许能稳定中国不断下降的出口增速。同时,对于中国那样从日本进口中间品的国家,弱势的日元能够增加出口利润。IMF的一篇工作论文指出,日本的附加值对中国出口的贡献最大,2005年对中国增加值的贡献为4.7个百分点。

目前亚太地区最大的风险并不是日本的量化宽松,而是中国不断放缓的投资增速。2012年11月在IMF发布的一篇工作论文指出中国存在过度投资,需要将投资占GDP比重降低10个百分点,从而将投资增速拉回“正常”水平,达到再平衡状态。如果对投资减缓的节奏管理不当,将有可能对向中国出口的国家造成显著影响。IMF发现,如果中国的国内固定资产投资降低10个百分点,亚洲的总产出将降低0.5~2个百分点。而日本作为中国的主要出口国,受到的冲击将最为严重,2年内实际GDP可能将降低2.28个百分点。

本文原题名为“Why China Does Not Need to Worry About Japanese QE”。作者Ryan Rutkowski为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IIE)的研究助理。本文于2013年6月17日发表于PIIE网站。

');" class="a2">收藏

导读

近来日本激进的量化宽松引发了不少对于中国经济可能受损的担忧。本文从金融和贸易领域出发,认为日本量宽对中国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不大,对贸易的影响甚至可能因为日本内需复苏而为正。

近来对中国经济受日本量宽影响的担心与日俱增,有评论指出中国是安倍经济学的受害者,但这些担忧都不对。IMF于2013年4月份发布的《亚太经济展望》(Asia Pacific Economic Outlook)中指出日本的新政策对亚洲经济体可能有两大影响——金融溢出和贸易溢出,而两个渠道对中国都不坏。

首先,有人担忧日本的量化宽松可能导致资金频繁进出其他亚洲经济体,中国可能最容易受到影响,理由是人民币是亚洲2013年上涨最快的货币,在日元贬值10.8%的同时升值了1.4%。中国通货膨胀水平较低,而利率水平(用10年期国债收益率作为标准)则在这一地区最具吸引力(见表1)。但对投机资本涌入中国的恐惧被过分夸大了。中国外汇管理局控制了跨境资本流动的规模和方向。短期的外国资本投资被QFII和RQFII账户所控制。这些账户虽然迅速膨胀,但仍然在沪市和深市市值的0.9%以下。同时,中国央行和国务院仍在实施2010年启动的宏观审慎控制,严格控制投机资本对资产价格产生的影响。但这不意味着中国对资本流入百毒不侵。外汇管理局最近开始采取扩大出口金额的措施,从而管理非法流入的资金。同时,虽然央行可以通过在回购市场采取措施,甚至提高存款储备金率来管理由资本流入/流出带来的流动性问题,但境外资金流动的不确定性会使得货币政策目标复杂化。例如,有人指出目前中国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短缺就是源于对境外资本流入的过度估计。不过,与其他亚洲国家相比,中国能更好地处理类似问题。

表1 2013年6月亚洲各经济体的实际利率

其次,对于中国的贸易冲击也很有限。日本量宽的副产品——贬值的日元——可能会降低日本最终产品出口对手的竞争力。中国努力提升高附加值部门的竞争力,如汽车、造船、钢铁、交通设备和重型机械。IMF的贸易相似度显示,2008年日本是中国的第七大竞争对手,而1995年为第二十五位。但日本还不是中国出口的直接对手,中国的竞争对手是马来西亚、泰国和意大利。如果有谁需要担心日本量宽的影响,那也应该是韩国,它是日本的直接竞争对手。如果考虑日本在制造品出口上与中国进行竞争,中国的实际工资仍然显著低于日本,2011年日本的制造业工人平均工资是中国的10.5倍。虽然日本工人的效率更高,但2011年由日本生产力中心(Japanese Productivity Center)发布的生产率国际比较数据显示,日本制造业工人的效率仅为中国工人的5.6倍。生产率的优势难以弥补工资的巨大差异,因此中国制造业仍然有巨大的成本优势。

日本量宽对中国净影响可能是正面的。日本是中国的第三大出口目的国,其最近的疲软导致中国出口受到影响。2012年以来,中国对日本的出口下降了8.8%。如果量化宽松能够修复日本国内需求,这也许能稳定中国不断下降的出口增速。同时,对于中国那样从日本进口中间品的国家,弱势的日元能够增加出口利润。IMF的一篇工作论文指出,日本的附加值对中国出口的贡献最大,2005年对中国增加值的贡献为4.7个百分点。

目前亚太地区最大的风险并不是日本的量化宽松,而是中国不断放缓的投资增速。2012年11月在IMF发布的一篇工作论文指出中国存在过度投资,需要将投资占GDP比重降低10个百分点,从而将投资增速拉回“正常”水平,达到再平衡状态。如果对投资减缓的节奏管理不当,将有可能对向中国出口的国家造成显著影响。IMF发现,如果中国的国内固定资产投资降低10个百分点,亚洲的总产出将降低0.5~2个百分点。而日本作为中国的主要出口国,受到的冲击将最为严重,2年内实际GDP可能将降低2.28个百分点。

本文原题名为“Why China Does Not Need to Worry About Japanese QE”。作者Ryan Rutkowski为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IIE)的研究助理。本文于2013年6月17日发表于PIIE网站。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