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关于建设辽宁省“‘中部城市群——辽东半岛’现代化经济—社会区域”的建议
在线阅读 收藏

谨建议省委、省政府有计划地组织力量,规划设计建设辽宁省“‘中部城市群——辽东半岛’现代化经济—社会区域”,并作为辽宁省在下世纪的重大战略举措,组织实施。这将是辽宁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面的一项具有决定意义的经济、社会建设工程。它的实施和建成,将在全国起到示范作用,并且会成为“东亚现代化模式”的一种形态。

提出这一建议的理论和实际依据如下:

1.我省有两个相毗连的现代城市群,即以沈阳为中心的中部城市群和以大连为中心的辽东半岛城市群。这是我省得天独厚的条件。它们主要的特点和优点是:(1)有由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构成的城市网络;(2)城市化程度高;(3)工业化程度高;(4)经济发达;(5)农业发展水平也高;(6)特别是两大城市群的区间距离不远,经济、社会联系密切,有高速公路相通,几乎连成一体;(7)多年来经济合作开展较好,为今后的一体化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8)有全国居于先进地位的科技、教育、文化体系,科技机构、高等院校集中成群,人口结构的文化素质较高。

以上8项,都是建立一体化现代化经济—社会区域的良好基础和有利条件。

2.城市化,是伴随现代化必然出现的“现代化现象”和进步结果。因为它会产生城市效应、规模经济效应,能够集中人力、物力、资金、智力、基础设施、技术、设备等,以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但是,城市化又带来许多问题,如城市病、现代病、社会犯罪、环境污染、住房问题、教育问题,以及其他各种问题(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生理卫生、心理疾病等)的“交叉感染”,等等。大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这种问题更为严重。

因此,要控制城市规模的扩张。据研究,最适宜人类生存的城市规模,是十几万到五十万人口,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我们还不能把城市规模下降到这个水平。但是,一定要控制城市继续扩大、膨胀。理论上可以设想、国际实践上也有经验说明:可以采取一些办法来使城市的膨胀得到控制。可考虑沈阳、大连这样特大城市的“疏散”“压缩”和“适度萎缩”的发展战略。

但是,这一发展战略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它的“疏散”“压缩”“萎缩”部分,将会是它的近郊、远郊区、卫星城、周边小城市、乡县城镇发展的条件和“播种机”。

3.恩格斯曾经预言:城乡对立的消灭,将引导到“大城市的灭亡”(《反杜林论》);而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则否定了恩格斯论断,认为根据苏联经济建设的事实,“大城市不仅不会消灭,而且还会出现大城市”。然而,近半个世纪的世界经济发展的事实和西方发达国家目前发展的实际却证明,还是恩格斯的论断正确。现在,美国、德国都出现“郊区化”的趋势。美国高科技公司“下乡”,如摩托罗拉公司的国际总部、培训部和其他某些分部,都在“乡下”,自然,他们的员工也居住在附近“农村”。其他还有不少公司在“农村”。美、德、法等国家不少在大城市工作的人,也居住在乡下,以便享受更多的阳光、新鲜空气和安静,以及同大自然接近。

4.恩格斯所说的“大城市的消亡”,实际意义是一种城市化现象,城乡差别消灭,到处都是“城市”这一总体状况,从大城市角度所作的表述。它的另一面是,城市普泛化,大城市失去它的优越性,失去它的价值了。它的积极意义就是城市、乡村一个样子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所走的道路是:“散→聚→散”,而在这个过程中,两次转变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经济、社会的损失是很大的。我们现在正在经历一个城市化的过程,也在走着从“散”到“聚”的过程,但我们没有付出“广大农民破产流入城市的痛苦代价”;而是农民进城打工能够谋生,甚至发财;还有乡镇企业大批吸收农村多余劳动力,农民“离土不离乡”。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如果有计划地实现“乡镇→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的一体化网络,把大城市的“压力”、弊病、问题,“转移”“疏散”、消解到乡镇、中小城市中去,走“散→适度的聚→散”的道路,就可避免西方所走的弯路,付出更小的代价,取得更大的效益。

5.辽宁走这条道路,最具条件。以沈阳为中心,抚顺、辽阳近在咫尺;鞍山、本溪亦不为远。沈阳、抚顺、辽阳之间,间隙不大,几可连片;再加沈阳近郊和远郊以及卫星城、所辖县市,连接成片。只要有计划、有步骤、成布局地发展建设,使乡镇、县城、市镇、小城市形成“城市网络”,沈阳可以把中心区缩小、“疏散”“萎缩”,周边区域建设起来,再加上抚(顺)、辽(阳)、鞍(山)、本(溪)周边城镇、城市网络的建设、发展,便形成了“‘大沈阳区域’城市网络”。大连亦可依此思路,将金州、瓦房店、熊岳、大石桥、营口连成网络,并与海城、鞍山衔接,由此形成“辽东半岛区域”。两大区域合成一个整体的、统一的、互相渗透的、互助互利的“现代化经济、社会、文化区域”。

6.形成和建设这样一个“现代化区域”,现在已经具有不少条件。需要解决的是:交通条件(目前高速公路已经很好)、公共交通和交通工具、住宅条件、从幼儿园到中小学的教育体系、商业网络分布等。如果郊区、乡镇、市镇、小城市的这些条件改善,具有吸引力,中心城市、特大城市的缩小、“疏散”和适度“萎缩”,是可以逐步做到的;城市网络的形成和“‘中部城市群——辽东半岛’现代化经济——社会区域”的发展、建设,是可以实现的。

7.这样做以后,这一地区的广大农村也会承接城市的“疏散”“萎缩”,得到城市设施和各种条件的“辐射”,普遍地发展起来、装备起来,从而变成亦城亦乡、亦工亦农的“乡村、城市”,也是良好的居住区。农工结合的社会主义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社区,也就建设起来了。这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种模式,也是“东亚现代化模式”的一种表现。

8.如果这项计划付诸实施,那么现在的许多建设计划,以至国营大中型企业的改造工作,也都可以纳入其内,并且能够得到许多有利条件,以推动这些计划的实现。

【时任中共辽宁省省委书记闻世震在本期《咨询文摘》上批示:

请计委在制定“十五”规划时,考虑这一建设。发挥沈阳中心城市功能作用,建设辽宁中部城市群现代化经济社会区,是一个重大发展战略。

闻世震

六月二十三日】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