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增长极理论
在线阅读 收藏

增长极(growth poles)的一些原始想法在早期的工业区位理论中已经提到。可以说,古典区位理论是经济增长极理论的主要来源。新古典经济学家马歇尔(A.Marshall)是古典区位理论的创始人之一,他在讨论生产商在工业区内生产的有利条件时提出了外部经济(external economies)的概念。马歇尔提出了以下理由,用以解释生产商为什么认为进行相同产品生产的企业集中在一起是比较有利的。首先是位置上的接近有利于信息的交流与传播;其次是位置集中的产业能够培育出专业化的供应商;第三是同行业的厂商在一起有利于同享相同的劳动力供应,这样一来,如果劳动者所在的企业经营状况不善,劳动者失业的可能性也不大。对于厂商而言,如果经营的好,它也更容易雇用到劳动者。马歇尔因此提出“代表性企业”(representative firm)这一著名概念,其特征是能正常地获得外部经济和内部经济,因而使它能花费在比例上较以前为少的劳动和代价来制造货物。在此之后,包括韦伯(A.Weber)及其追随者提出的工业区位理论,克里斯塔勒(W.Christaller)和廖什(A.Lösch)提出的以市场为中心的市场划分理论和市场网络理论等古典区位理论,它们都回答了规模经济和运输成本如何相互作用从而形成空间经济的问题,并且都为经济增长极理论的产生提供了充沛的思想养料。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往往出现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一些发展经济学家研究了区域平衡以及不平衡的增长情况,并倡导实施地区不平衡发展战略。地区不平衡的发展战略强调工业布、生产力分布、外部经济效益、资本与技术聚集、城市化等问题。从而形成了“发展极”理论、“二元结构”等理论。在强调发展过程是极化过程的理论中,增长极理论最引人注意。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