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应当加强辛亥革命与中国现代化的研究
在线阅读

孙中山·辛亥革命研究回顾与前瞻高峰论坛纪实

关于辛亥革命的研究,在改革开放前,由于特殊的时代背景,大陆学者比较注重政治层面的研究,着重探讨当时的阶级状况和革命的性质,以及相关历史事件和人物。改革开放以来,除了政治层面的研究外,加强了经济层面、社会层面乃至精神文化层面的研究,研究的课题也更趋微观、具体,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显著的拓展。也有学者从现代化的视角研究辛亥革命,得出应当予以“否定”的结论,理由是这场革命中断了以满洲贵族为主体的清政府主导的现代化发展进程,并且导致了相当长时期的混乱,延缓了现代化。对此,笔者未敢苟同,但如何认识辛亥革命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仍然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

毋庸置疑,晚清政府在19世纪70年代启动了以“洋务运动”为内容的近代化或现代化进程,主要体现在军事上和经济上。但受传统专制政体的严重束缚,成效甚微。20世纪初年,在君主立宪思潮的推动下,又开始了以“预备立宪”新政为内容的政治现代化的尝试。但尝试的结果,不是权力结构的扩大和政治的民主化,而是皇族的更加集权,以致使汉族官僚寒心,立宪党人失望,清王朝更加孤立。“铁路国有”激起的保路风潮,又使清廷疲于应对。革命党人乘机发动起义,推翻阻碍政治现代化的清王朝,顺理成章,时势使然。历史不止一次地给了清政府振作自省的机会,但它没有把握住。说它的宪政改革一定能使中国平稳地转变为民主政体,只是一种假设,没有实际意义。

辛亥革命最主要的历史贡献,是结束封建帝制,确立共和政体。参与这一过程的,除了革命派,还有立宪派和汉族旧官僚。这三种势力分别代表着不同的利益集团,矛盾和斗争不可避免。混乱和无序成为大变革时代的常态。但无序也是一种序,并且是走向新的有序的必经阶段。共和民国即使变成一块空招牌,但有与没有也不大一样,因为民主共和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不管道路如何曲折坎坷,想要砸掉这块招牌、恢复帝制或变相恢复帝制的人都无一例外地身败名裂。从这个意义上说,辛亥革命无疑是在真正意义上开启了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现代化的进程,后来孙中山发动的国民大革命,共产党人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实际上都是在不同时代条件下以不同方式延续和推进着这一进程。所以,从历史的长时段考察,辛亥革命不宜轻言失败,它只是这一历史过程的开端。

同时,辛亥革命开启的政治现代化进程,必然促进经济的现代化。这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即使在袁世凯和北洋军阀当政时期,也通过制订和完善各类经济法律、法规,促进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并在“一战”期间有较快发展。至于南京政府时期,更有经济发展的“黄金十年”的出现。尽管这种发展仍然很不够,也没有改变中国基本上仍然是传统的小农经济的格局,但较之晚清四十多年的经济成果,仍然有天壤之别,说明辛亥革命虽然没有根本改变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但政治体制等上层建筑的变动,仍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基础的变化和发展。此外,辛亥革命给人们所带来的社会生活、价值理念以及思想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诸多进步,都是现代化因素的不断积累。落后就要挨打。如果说国家的现代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那么辛亥革命就是这条复兴之路的起点,具有里程碑的重大历史意义。一百多年前,中山先生以“振兴中华”为职志,倡导革命救国,成就了辛亥革命。今天,应当有一部关于“辛亥革命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鸿篇巨制,来告慰这位民族复兴的先行者。

');" class="a2">收藏

孙中山·辛亥革命研究回顾与前瞻高峰论坛纪实

关于辛亥革命的研究,在改革开放前,由于特殊的时代背景,大陆学者比较注重政治层面的研究,着重探讨当时的阶级状况和革命的性质,以及相关历史事件和人物。改革开放以来,除了政治层面的研究外,加强了经济层面、社会层面乃至精神文化层面的研究,研究的课题也更趋微观、具体,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显著的拓展。也有学者从现代化的视角研究辛亥革命,得出应当予以“否定”的结论,理由是这场革命中断了以满洲贵族为主体的清政府主导的现代化发展进程,并且导致了相当长时期的混乱,延缓了现代化。对此,笔者未敢苟同,但如何认识辛亥革命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仍然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

毋庸置疑,晚清政府在19世纪70年代启动了以“洋务运动”为内容的近代化或现代化进程,主要体现在军事上和经济上。但受传统专制政体的严重束缚,成效甚微。20世纪初年,在君主立宪思潮的推动下,又开始了以“预备立宪”新政为内容的政治现代化的尝试。但尝试的结果,不是权力结构的扩大和政治的民主化,而是皇族的更加集权,以致使汉族官僚寒心,立宪党人失望,清王朝更加孤立。“铁路国有”激起的保路风潮,又使清廷疲于应对。革命党人乘机发动起义,推翻阻碍政治现代化的清王朝,顺理成章,时势使然。历史不止一次地给了清政府振作自省的机会,但它没有把握住。说它的宪政改革一定能使中国平稳地转变为民主政体,只是一种假设,没有实际意义。

辛亥革命最主要的历史贡献,是结束封建帝制,确立共和政体。参与这一过程的,除了革命派,还有立宪派和汉族旧官僚。这三种势力分别代表着不同的利益集团,矛盾和斗争不可避免。混乱和无序成为大变革时代的常态。但无序也是一种序,并且是走向新的有序的必经阶段。共和民国即使变成一块空招牌,但有与没有也不大一样,因为民主共和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不管道路如何曲折坎坷,想要砸掉这块招牌、恢复帝制或变相恢复帝制的人都无一例外地身败名裂。从这个意义上说,辛亥革命无疑是在真正意义上开启了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现代化的进程,后来孙中山发动的国民大革命,共产党人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实际上都是在不同时代条件下以不同方式延续和推进着这一进程。所以,从历史的长时段考察,辛亥革命不宜轻言失败,它只是这一历史过程的开端。

同时,辛亥革命开启的政治现代化进程,必然促进经济的现代化。这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即使在袁世凯和北洋军阀当政时期,也通过制订和完善各类经济法律、法规,促进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并在“一战”期间有较快发展。至于南京政府时期,更有经济发展的“黄金十年”的出现。尽管这种发展仍然很不够,也没有改变中国基本上仍然是传统的小农经济的格局,但较之晚清四十多年的经济成果,仍然有天壤之别,说明辛亥革命虽然没有根本改变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但政治体制等上层建筑的变动,仍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基础的变化和发展。此外,辛亥革命给人们所带来的社会生活、价值理念以及思想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诸多进步,都是现代化因素的不断积累。落后就要挨打。如果说国家的现代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那么辛亥革命就是这条复兴之路的起点,具有里程碑的重大历史意义。一百多年前,中山先生以“振兴中华”为职志,倡导革命救国,成就了辛亥革命。今天,应当有一部关于“辛亥革命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鸿篇巨制,来告慰这位民族复兴的先行者。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