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内在矛盾值得研究
在线阅读

孙中山·辛亥革命研究回顾与前瞻高峰论坛纪实

标志孙中山一生理想、志向和事业的是他的三民主义。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这大约是学术界的共识。

自三民主义产生以来,关于三民主义,也包括民生主义,有过许多评论和解读,其中有各种政治倾向和思想流派的政治家和学者。

孙中山把他的民生主义思想看做是社会主义思想。许多学者也有这样的认识。在我看来,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当然不是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共产党宣言》曾经把19世纪的社会主义思想划分为多种类型。我在以前的文章中把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概括为民生—社会主义。孙中山的民生—社会主义思想代表了20世纪初期中国的国际环境下下层民众(包括中小资产者)对社会公平、对发展生产力的呼吁,对清朝统治的唾弃。

我们细看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在他的论述中,可以发现这个理论本身存在着深刻的内在矛盾。孙中山思想的内在矛盾,已为学术界所注意。李泽厚在《论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一文中,胡绳在《论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一文中,金冲及在《建国以来的孙中山研究工作》1665865一文中都指出过。我本人在1991年提供给辛亥革命八十周年学术讨论会的文章,也特别指出了这一点。

但是,学术界对民生—社会主义主义思想本身存在的矛盾,还缺乏认真研究。开展这项研究,对于全面把握孙中山的思想,尤其是把握他的民生—社会主义思想,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际国内思想界的动态,把握孙中山去世后对于三民主义尤其是民生主义的各种解读有很大关系。

民生主义思想的内部矛盾,似可罗列如下几个方面。

民生主义与社会主义。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这是孙中山自己说过的。注重民生,批判资本主义制度,提出共同富裕,这些与科学社会主义在理论上有共通之处。但是,科学社会主义主张打碎旧的国家机器,主张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这些,孙中山是不采纳的。孙中山真心实意地在中国呼唤社会主义,却又极力预防社会主义革命的发生。

尊崇马克思主义与批判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初,孙中山给马克思主义以很高的评价。这样的评价,在那个时代是不多的。同时,孙中山也对马克思主义提出了严厉的批判。他高度评价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的贡献,极力赞佩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却又明确反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剩余价值理论和阶级斗争学说,极力反对用阶级斗争的手段达致社会主义的目的。所以他同意“师马克思之意”,却否认“马克思之法”。

共产主义是最高的理想与不能在中国实行共产主义制度。孙中山有时说共产主义是民生主义的最高理想,有时又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包括在民生主义之内,甚至放在民生主义之下。他有时说几千年后总要实行共产主义,但在现实中,他又明确表示中国不能实行共产主义制度。

节制资本与大贫、小贫。孙中山严厉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主张打破大资本专制。但他又认为中国还没有大资本家,中国只有大贫与小贫,因此中国不会发生社会主义革命。孙中山主张用革命推翻清朝统治,但反对用革命推翻资本主义。

批判资本主义与推行资本主义。孙中山有许多批判资本主义的言论。以至于人们对他的民生主义产生了误会。孙中山说,“国人往往误解民生主义真谛”,1665866不了解民生主义为何物,“故盲然为无谓之反对耳”。误解什么?孙中山以为,人们误解他提倡民生主义——社会主义,是要“反对资本家”,是要“均贫富”,1665867是要“劫富济贫,扰乱社会秩序”。1665868他说:“现在留心世道的人,多说中国目下没有资本家,用不着讲社会主义,或又说待有资本家产生,再讲社会主义”。1665869许多人对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主张,颇有反对之意。

孙中山大力批判资本主义,试图在中国筹谋非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却又设身处地设计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措施。孙中山认为,只要实行以土地国有和节制资本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民生主义政策,就能够避免出现大资本家,就能防止社会财富集中于少数人手中,就能防止资本家专制。

孙中山提倡国家资本主义,反对大资本垄断,主张发展中小资本,实际上是主张自由资本主义。

孙中山所要建立的,不是没有资本家的社会,而是不要大资本家的资本主义社会,这就是他的民生主义的真谛。

孙中山真心同情劳工阶级,又反对无产阶级成为未来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阶级。孙中山说:“我们革命就是要将政治揽在我们手里来作。”1665870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从同盟会到中国国民党,二十年来,是一直注意将革命领导权掌握在自己手里的,但很少像这样用明确的语言强调革命的领导权问题。这个“我们”,指的是代表中产阶级利益的政治力量。就是说,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即实施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战略,不能大权旁落,要把领导权“揽在我们手里”,即中产阶级手里。劳工的处境是值得同情的,劳工的利益是需要照顾的,但是劳工不能成为领导阶级。

民生主义理论的内在矛盾,孙中山在世时,已经被评论者看到了,所以有各种不同的解释。孙中山过世后,各种政治势力的不同解读,往往影响后世的政治走向,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

戴季陶、胡汉民、周佛海等人强调民生主义体现了民生史观,强调了民生史观与唯物史观的对立。以后的中国国民党的理论家们强调了、夸大了民生主义反共、反对共产主义的一面。

我们今天冷静地看待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在哲学世界观上看,民生主义在理论上,确有与唯物史观相抗衡的一面;在现实政治上,它确有与唯物史观、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相亲近的一面。

1920年4月,孙中山在美国《独立周报》发表文章,向美国人民呼吁:“美国人必须认清:北京政府不能代表这个国家;广州政府(原编者按:指岑春煊、陆荣廷控制下的广州军政府)也同样不能代表中国。比较能代表中国的,倒是上海的商人,以及正在成长中的中产阶级——他们不多过问政治,而只想把国家的实业建立起来。”1665871正在成长中的中产阶级,正是孙中山所渴望的,是实施民生主义、避免社会弊病的阶级基础。可以说,民生主义所要代表的是正在发展中的、受到严重压抑的、政治经济势力都很软弱的、渴望同官僚垄断势力和外国资产阶级争取平等地位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

孙中山的民生学说,代表了中国成长中的中小资产者的阶级利益,在近代中国是一种较为先进的学说。由于中小资产者的阶级力量弱小,它在理论上无法再前进一步,只能靠近唯物史观,靠近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这种民生—社会主义学说,是主张有较多社会公平、正义的,反对大资产垄断、专制的,不主张用阶级斗争手段达成社会主义的一种体现中小资产阶级利益的社会主义理论。它在一定意义上,与劳工大众的利益有相重合的一面,与中国共产党代表的无产阶级利益,在最低纲领上有相同的一面。

');" class="a2">收藏

孙中山·辛亥革命研究回顾与前瞻高峰论坛纪实

标志孙中山一生理想、志向和事业的是他的三民主义。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这大约是学术界的共识。

自三民主义产生以来,关于三民主义,也包括民生主义,有过许多评论和解读,其中有各种政治倾向和思想流派的政治家和学者。

孙中山把他的民生主义思想看做是社会主义思想。许多学者也有这样的认识。在我看来,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当然不是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共产党宣言》曾经把19世纪的社会主义思想划分为多种类型。我在以前的文章中把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概括为民生—社会主义。孙中山的民生—社会主义思想代表了20世纪初期中国的国际环境下下层民众(包括中小资产者)对社会公平、对发展生产力的呼吁,对清朝统治的唾弃。

我们细看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在他的论述中,可以发现这个理论本身存在着深刻的内在矛盾。孙中山思想的内在矛盾,已为学术界所注意。李泽厚在《论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一文中,胡绳在《论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一文中,金冲及在《建国以来的孙中山研究工作》1665865一文中都指出过。我本人在1991年提供给辛亥革命八十周年学术讨论会的文章,也特别指出了这一点。

但是,学术界对民生—社会主义主义思想本身存在的矛盾,还缺乏认真研究。开展这项研究,对于全面把握孙中山的思想,尤其是把握他的民生—社会主义思想,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际国内思想界的动态,把握孙中山去世后对于三民主义尤其是民生主义的各种解读有很大关系。

民生主义思想的内部矛盾,似可罗列如下几个方面。

民生主义与社会主义。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这是孙中山自己说过的。注重民生,批判资本主义制度,提出共同富裕,这些与科学社会主义在理论上有共通之处。但是,科学社会主义主张打碎旧的国家机器,主张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这些,孙中山是不采纳的。孙中山真心实意地在中国呼唤社会主义,却又极力预防社会主义革命的发生。

尊崇马克思主义与批判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初,孙中山给马克思主义以很高的评价。这样的评价,在那个时代是不多的。同时,孙中山也对马克思主义提出了严厉的批判。他高度评价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的贡献,极力赞佩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却又明确反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剩余价值理论和阶级斗争学说,极力反对用阶级斗争的手段达致社会主义的目的。所以他同意“师马克思之意”,却否认“马克思之法”。

共产主义是最高的理想与不能在中国实行共产主义制度。孙中山有时说共产主义是民生主义的最高理想,有时又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包括在民生主义之内,甚至放在民生主义之下。他有时说几千年后总要实行共产主义,但在现实中,他又明确表示中国不能实行共产主义制度。

节制资本与大贫、小贫。孙中山严厉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主张打破大资本专制。但他又认为中国还没有大资本家,中国只有大贫与小贫,因此中国不会发生社会主义革命。孙中山主张用革命推翻清朝统治,但反对用革命推翻资本主义。

批判资本主义与推行资本主义。孙中山有许多批判资本主义的言论。以至于人们对他的民生主义产生了误会。孙中山说,“国人往往误解民生主义真谛”,1665866不了解民生主义为何物,“故盲然为无谓之反对耳”。误解什么?孙中山以为,人们误解他提倡民生主义——社会主义,是要“反对资本家”,是要“均贫富”,1665867是要“劫富济贫,扰乱社会秩序”。1665868他说:“现在留心世道的人,多说中国目下没有资本家,用不着讲社会主义,或又说待有资本家产生,再讲社会主义”。1665869许多人对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主张,颇有反对之意。

孙中山大力批判资本主义,试图在中国筹谋非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却又设身处地设计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措施。孙中山认为,只要实行以土地国有和节制资本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民生主义政策,就能够避免出现大资本家,就能防止社会财富集中于少数人手中,就能防止资本家专制。

孙中山提倡国家资本主义,反对大资本垄断,主张发展中小资本,实际上是主张自由资本主义。

孙中山所要建立的,不是没有资本家的社会,而是不要大资本家的资本主义社会,这就是他的民生主义的真谛。

孙中山真心同情劳工阶级,又反对无产阶级成为未来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阶级。孙中山说:“我们革命就是要将政治揽在我们手里来作。”1665870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从同盟会到中国国民党,二十年来,是一直注意将革命领导权掌握在自己手里的,但很少像这样用明确的语言强调革命的领导权问题。这个“我们”,指的是代表中产阶级利益的政治力量。就是说,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即实施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战略,不能大权旁落,要把领导权“揽在我们手里”,即中产阶级手里。劳工的处境是值得同情的,劳工的利益是需要照顾的,但是劳工不能成为领导阶级。

民生主义理论的内在矛盾,孙中山在世时,已经被评论者看到了,所以有各种不同的解释。孙中山过世后,各种政治势力的不同解读,往往影响后世的政治走向,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

戴季陶、胡汉民、周佛海等人强调民生主义体现了民生史观,强调了民生史观与唯物史观的对立。以后的中国国民党的理论家们强调了、夸大了民生主义反共、反对共产主义的一面。

我们今天冷静地看待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在哲学世界观上看,民生主义在理论上,确有与唯物史观相抗衡的一面;在现实政治上,它确有与唯物史观、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相亲近的一面。

1920年4月,孙中山在美国《独立周报》发表文章,向美国人民呼吁:“美国人必须认清:北京政府不能代表这个国家;广州政府(原编者按:指岑春煊、陆荣廷控制下的广州军政府)也同样不能代表中国。比较能代表中国的,倒是上海的商人,以及正在成长中的中产阶级——他们不多过问政治,而只想把国家的实业建立起来。”1665871正在成长中的中产阶级,正是孙中山所渴望的,是实施民生主义、避免社会弊病的阶级基础。可以说,民生主义所要代表的是正在发展中的、受到严重压抑的、政治经济势力都很软弱的、渴望同官僚垄断势力和外国资产阶级争取平等地位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

孙中山的民生学说,代表了中国成长中的中小资产者的阶级利益,在近代中国是一种较为先进的学说。由于中小资产者的阶级力量弱小,它在理论上无法再前进一步,只能靠近唯物史观,靠近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这种民生—社会主义学说,是主张有较多社会公平、正义的,反对大资产垄断、专制的,不主张用阶级斗争手段达成社会主义的一种体现中小资产阶级利益的社会主义理论。它在一定意义上,与劳工大众的利益有相重合的一面,与中国共产党代表的无产阶级利益,在最低纲领上有相同的一面。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