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中央领导对社会学发展作出批示
在线阅读

表1 2005年中国社会学、经济学学科点及招生数比较

表2 2004年美国社会学、经济学学科点及毕业生数比较

改革开放之初,为了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党和国家政府大力支持中国经济学的发展,涌现出一大批经济学工作者,他们通过调查研究、理论探索、出谋划策,为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现在,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任务,同样需要社会学有个大发展,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培养造就一支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我们希望党和国家能像改革开放之初扶持经济学发展以适应经济建设为中心那样,支持今天社会学的发展,这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有着重要意义的。为此,我们诚恳地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第一,建议党中央、国务院委托中央宣传部召开一次社会学工作会议,研讨社会学如何贯彻落实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更好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就社会学面临的形势,社会学发展的目标和任务,社会学进一步发展应采取的步骤和措施,特别是关于如何“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秀的社会工作者人才队伍”等问题进行重点研究,并达成共识,作出相应的决定。这对于新时期充分发挥社会学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是很有必要的。

第二,建议国家学位委员会仿照2005年增设马克思主义博士点21个和100多个硕士点的方式,在2007年和今后几年能增加40~50个社会学博士点和100个左右的硕士点。目前,影响社会学发展的瓶颈之一是博士点、硕士点太少(社会工作专业还没有硕士点、博士点),并且分布极不合理。全国目前只有8个省市有16个社会学博士点,其中华北5个,华东6个,中南4个,东北1个,西南和西北两个大区还是空白,这对加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需要高素质的社会学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非常不利。采取有力的措施适当增加一批社会学的博士点和硕士点是很有必要的。

第三,建议中国社会科学院增设社会心理研究所、社会政策与社会管理研究所、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研究所、社会体制改革研究所。改革开放初期,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把中心工作转向经济建设的方针,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社会科学院及时把经济研究所一分为四,增建工业经济研究所、财贸经济研究所、农业经济研究所,以后又新建了数量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人口研究所和金融研究所等。实践证明,这个决策是完全正确的,适时地扩大了经济学研究的队伍,聚集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为国家的经济改革、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科研机构要适应国家战略任务的需要,适时调配研究力量,调整研究任务,为完成国家战略任务服务,并在服务的过程中锻炼学术研究队伍,提高学术研究水平,实现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价值。上述经济学的实践是个很好的经验,很值得借用。

签名的专家学者名单

黄楠森 王梦奎 江流 高尚全 邢贲思 汝信 吴敬琏 郑杭生

李培林 李强 王思斌 景天魁 丁伟志 胡福明 宋林飞 陆学艺

');" class="a2">收藏

2008年,一些专家学者给中央领导写信,建议加大对社会学学科发展的扶持力度,受到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2008年7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对来信作了重要批示:“专家们来信提出的问题,须深入研究。要从人才培养入手,逐步扩大社会学研究队伍,推动社会学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这是自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指示恢复重建社会学之后,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第一次专门为社会学的发展作出批示。

在新形势下加快社会学的发展,这是改革和发展的实践需要,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中国社会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附录:专家学者给中央领导的信

胡锦涛总书记: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又通过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我们党执政史上第一个关于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必然要求,也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因此得到党内外各界的广泛认同与拥护。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国家的经济实力有了巨大的增长,人民的生活有了显著的提高,国家的整体实力有了显著的提高。在经济建设取得突出成绩的同时,我们的社会事业与社会发展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相对于经济发展而言,社会发展是滞后的。正如六中全会《决定》中所指出的,当前我们国家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健全;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一些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适应;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这些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是我们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必须要着手解决的。

在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建设和谐社会是项宏大的任务,有相当艰难的路要走,面临的困难将会很多,需要开展的工作也是千头万绪,错综复杂,这需要造就一支我们党领导下的有相当数量的、受过良好教育的、高素质的社会管理人才队伍。正如六中全会《决定》所指出的:“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有关数据统计的结果表明,如按工业化国家每千人口有1.5~2个社会工作人员计算,中国需要195万~260万社会工作者。这还只是就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等几个专门领域说的,如果按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中讲到的“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选好配强领导班子,注重培养选拔熟悉社会建设和管理的优秀干部”的要求,缺的社会工作人才就更多了。

要培养造就一支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需要发展相关的人才培养专业,而社会学正是培养社会工作人才的重要学科。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上半叶的欧洲国家,当时的欧洲国家正处于工业化快速推进阶段,社会经历了急剧变革:财富分配不公,两极分化;城乡矛盾突出,犯罪增加,社会治安恶化;阶级对立,社会冲突日趋尖锐,社会很不安宁;社会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建的。社会学是研究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学科,任务是找到合理的方案,建立新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协调。由于社会学适应工业化、城市化的需要,因此在欧美等工业化发达国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不仅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撑,而且培养和造就了一支高素质的社会管理队伍,社会学也因此成为与经济学并驾齐驱的一门显学。

当前我们国家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必然会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而要解决这些社会问题,需要社会学有个大的发展。作为长期从事社会学研究的工作者,党中央关于推进社会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决定,使我们深受鼓舞。但是当前中国社会学还比较薄弱,还不能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也使我们备感忧虑。

自20世纪初社会学从欧美传入中国以来,历经坎坷,三起三落。在改革开放以后,社会学得以重建,但是直到1990年有关部门的领导还以“社会学是敏感学科”为借口,勒令社会学停止招生。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后,情况大有改变,社会学开始有了较大发展。但是大发展的良机已经错过了。和经济学相比,两个专业在学科点和招生人数上都相差12倍以上(见表1)。而在美国,社会学和经济学在教育机构、专业人员队伍数量、毕业学生数量等方面是基本相当的(见表2)。我国当前社会学与经济学学科发展的不平衡,也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一种表现。

表1 2005年中国社会学、经济学学科点及招生数比较

表2 2004年美国社会学、经济学学科点及毕业生数比较

改革开放之初,为了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党和国家政府大力支持中国经济学的发展,涌现出一大批经济学工作者,他们通过调查研究、理论探索、出谋划策,为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现在,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任务,同样需要社会学有个大发展,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培养造就一支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我们希望党和国家能像改革开放之初扶持经济学发展以适应经济建设为中心那样,支持今天社会学的发展,这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有着重要意义的。为此,我们诚恳地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第一,建议党中央、国务院委托中央宣传部召开一次社会学工作会议,研讨社会学如何贯彻落实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更好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就社会学面临的形势,社会学发展的目标和任务,社会学进一步发展应采取的步骤和措施,特别是关于如何“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秀的社会工作者人才队伍”等问题进行重点研究,并达成共识,作出相应的决定。这对于新时期充分发挥社会学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是很有必要的。

第二,建议国家学位委员会仿照2005年增设马克思主义博士点21个和100多个硕士点的方式,在2007年和今后几年能增加40~50个社会学博士点和100个左右的硕士点。目前,影响社会学发展的瓶颈之一是博士点、硕士点太少(社会工作专业还没有硕士点、博士点),并且分布极不合理。全国目前只有8个省市有16个社会学博士点,其中华北5个,华东6个,中南4个,东北1个,西南和西北两个大区还是空白,这对加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需要高素质的社会学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非常不利。采取有力的措施适当增加一批社会学的博士点和硕士点是很有必要的。

第三,建议中国社会科学院增设社会心理研究所、社会政策与社会管理研究所、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研究所、社会体制改革研究所。改革开放初期,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把中心工作转向经济建设的方针,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社会科学院及时把经济研究所一分为四,增建工业经济研究所、财贸经济研究所、农业经济研究所,以后又新建了数量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人口研究所和金融研究所等。实践证明,这个决策是完全正确的,适时地扩大了经济学研究的队伍,聚集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为国家的经济改革、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科研机构要适应国家战略任务的需要,适时调配研究力量,调整研究任务,为完成国家战略任务服务,并在服务的过程中锻炼学术研究队伍,提高学术研究水平,实现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价值。上述经济学的实践是个很好的经验,很值得借用。

签名的专家学者名单

黄楠森 王梦奎 江流 高尚全 邢贲思 汝信 吴敬琏 郑杭生

李培林 李强 王思斌 景天魁 丁伟志 胡福明 宋林飞 陆学艺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