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简述文字的形成
在线阅读

图1 旧石器时代的图形符号

过去我们一般把文字的形成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图画文字、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苏联文字史专家В.А.伊斯特林(В.А.ИСТРИН)对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这种分类时而根据符号的形式,时而根据符号的意义,没有统一的分类标准。他说:“既然文字用来表达语言,所以书写符号和图形就应根据它们表达语言的何种要素来分成各种类型。文字类型的名称也应该据此而来。”1687125这话是有道理的。伊斯特林按照他提出的分类原则,把文字符号划分为五个类型:第一,句意文字,表达完整的意思,字形上不分解为单个的词;第二,表词文字,表达单个词的书写符号;第三,词素文字,表达词的最小表义部分——词素的书写符号;第四,音节文字,表达词的语音部分——音节的书写符号;第五,语音文字或音素文字,表达语言最小语音要素的书写符号;此外,还划分出了文字语言的辅助符号,如标音符号、标点符号等。1687126

我们觉得,这五个类型并不能代表文字形成过程的五个阶段。事实上,它们仍然应当归结为三个阶段,分述如下。

第一阶段,伊斯特林说的句意文字,也就是我们说的图画文字。这种文字,在新石器时代已经出现。它由写实形象和某些约定俗成的表意符号组成。比如阿兹特克人的儿童教本(图2)和墨西哥历史(图3),就属于这种类型。

图2 阿兹特克人教育儿童的教本中的一页

图3 阿兹特克图画文字关于墨西哥历史的一页

把这种画图说成是“句意文字”并不确切。因为它并不是口语中“句子”的图形表现形式,而是一定文化环境中一定完整意义的信息内涵的图形表现形式。因此,仍叫做“图画文字”更确切些。图画文字以声音语言的存在为背景,并不需要学习,人们一看就懂;它也还没有定型,随着表现内容的不同而画出不同的图画。这些都表明,它还不是真正的文字。但它起着保留记忆和超时空传递信息的作用,这一点却带有文字语言的性质。可以把它称做前文字,它也确是真正的文字借以产生的直接前提。图画文字中的“图画”,后来演变成了表词文字中的“词”,图画文字中的“符号”,却很少用做初始材料来建造表词文字。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并非任何图形符号都能叫做文字,只有直接记录声音语言的图形符号才是文字。

第二阶段,表词文字和音节文字

当图画文字中的“图画”经过祭司、巫师们的整理加工,进一步简化、定型化,逐步演化为口语中的“词”的图形符号之后,将这种图形符号按照一定的语法结构排列起来,就组成了表词文字。这才是记录语言的图形符号系统,即真正的文字。对于掌握汉语文字体系的人来说,这是很容易理解的。因为汉语的语法结构就表现在词的排列顺序上,在句中没有词形变化。古汉字是典型的表词文字。古汉字里的每一个字,一般来说都代表一个词;词按照一定的语法顺序排列起来,就构成了完整的文字体系。

可是对于其他语言来说,表词文字并不是声音语言的完整记录。因为在许多其他语言中,词有词根和前缀、后缀之分,而且在句子中要发生语音的语法变化。仅有整个词的图形符号,就相当于只有记录词根的符号,它并不能表现词的语法变化及其读音。于是开始向表音的方向发展。用表词字的图形或图形的一部分转过来专门标记口语中的音节,这就形成了音节文字。古代苏美尔人的表词—音节文字,可以作为由表词文字向音节文字过渡的例子(图4)。

这种文字全由表词字或其一部分组成,在音、义一致的地方它还是表词字,在音、义不一致的地方它就借用表词字或其一部分的声音来构成相应的音节。它没有统一的字形结构,也还没有共同的字形特点,但已经可以标记全部口语的音节,就像汉文中错别字连篇的文章那样。由这种表词—音节文字发展出了亚述—巴比伦的楔形文字。楔形文字已全部变成了声音符号,是纯粹的音节文字。但它仍有重复和不规则的现象,所以其音节符号有三百五十个之多(图5)。

图4 苏美尔人的表词音节字铭文示例,附标音、直译和分析用的符号

图5 亚述铭文示例,附标音和翻译(据J.Fevrier)

欧洲克里特音节文字也是由最初的表词字改变为音节符号形成的。1687127古代中国的汉字借用到日本、朝鲜,由于只能借去词义,不能借去读音,于是产生了日本的“假名”和朝鲜的“谚文”。假名和谚文也是纯粹的音节文字,但数量却比楔形文字少得多,只有几十个音节符号了。可见,音节文字是在表词文字无力完整地记录声音语言系统中的读音及其语法音变的场合发展起来的。

音节文字是文字发展中由表意向表音演变的一个重要转折。从这里开始,人类文字的演变分为两个支脉。其一,以表意为主,由古汉字系统发展为现代汉字系统;其二,以表音为主,经过音节文字发展出语音文字。所以,音节文字不是文字发展的一个独立阶段,而是由表词文字到语音文字的一个过渡阶段,是一种过渡形态。

第三阶段,语音文字和词素文字

语音文字或音素文字由音节文字发展而来,是世界许多其他文字系统所走过的道路。语音文字出现得较晚,原因是从声音语言的音节中解析出最小的语音单位——音素,要求较高的分析能力,有相当的难度。可是,一旦解析出来,形成代表最小语音单位的音素符号之后,它的记录声音语言的功能就十分准确方便,学起来也非常容易,只有30个左右的字母。用这些代表最小语音单位的音素符号——字母,可以拼写出一切有声语言系统,而且可以紧随着有声语言的发展而发展变化。所以它是一种成熟的文字体系。我们所熟悉的许多拼音文字,如英文、俄文、德文、法文、西班牙文、阿拉伯文等等,都属于语音文字。

与语音文字并行的还有词素文字。词素文字以现代汉字系统为代表,它是由作为表词文字的古汉字系统直接发展来的。在古汉语阶段,口语中的词绝大部分是单音节的,因此用一个字表示一个词的情况也占绝大部分。随着汉语词汇的丰富、发展、进一步严密化,两个音节以上的单词大量出现,事实上形成了两个语言系统——文言和白话。此时,用古汉字系统记录现代汉语就发生了许多不便,要互相“翻译”,而且很难达到完全准确地记录的目的。另一方面,由于汉语词汇的丰富发展大量是由原来的单音节词的叠加组成的,又常常在叠加中形成复合词,所以,不需要造多少新字,只要把原来记录单音节词的汉字叠加起来,就可以准确地记录现代汉语了,这又是形成现代汉字系统的方便之处。比如“现代汉语”是一个复合词,由“现代”和“汉语”两个单词组成,其中的“现”、“代”、“汉”、“语”四个字分别记录着它们的一个音节,而且是词中最小的表意单位。这四个字就是组成“现代”、“汉语”和复合词“现代汉语”的词素。而在古汉字系统中,“现”、“代”、“汉”、“语”四字都已经存在,都是单音节词的表音表意单位,即表词字。可见,汉字系统的发展不需要将表音和表意分开,经历由音节文字向语音文字演变的过程。汉字的特点是一字一义一音节,不发生语法上的音变,因此它有可能通过叠加和重组的方式随着声音语言的发展而发展自己。这期间,字形上有淘汰(变成死字),有创新,含义上有继承,有丰富,但基本上还是那几千个方块字,用起来十分灵活。现代汉字系统可以表达任何复杂的思想体系,与其他文字系统相比毫不逊色。因此,它是又一种成熟的文字体系,即词素文字。

语音文字作为成熟的文字系统发挥在表音的方面,不增加任何符号可以记录任何复杂的声音语言。现代汉字作为成熟的文字系统却发挥在表意的方面,用几千个方块字通过各种组合,可以表达任何语言系统的任何复杂内容。现代汉字和语音文字相比,缺点在符号多出百倍以上,优点则在它的表意。我们知道,表音只记录语言的声音,语音又只是语义的载荷形式,如果只懂得语音而不懂语音所载荷的语义,仍然不能掌握该种语言所传达的信息。表意则不同,它是一种用视觉符号直接载荷语义的文字系统,是一种独立的书面语言,即使舍弃语音不顾,仍然可以掌握其中所载荷的全部信息。所以,作为词素文字的现代汉字是一种天然生成的国际文字,它可以记录任何语言系统的全部内容。对于不同语种的人们来说,只要掌握几千个方块字的含义,以及汉语的构词原则和语法结构,就能读懂汉文。如果标上本民族的语音,就很容易翻译成本民族的语言,或者将本民族的语言译成汉文,而不必管操汉语的人们怎样念它。在今天广泛使用书面语进行信息交流的时代,现代汉字是一种现成的国际书面语。所以我们十分赞同竺家宁先生这样的看法:“只要西方人稍微抛弃一点白种人的优越感,消除一些歧视东方的心理障碍,重新客观地做个估量,他们终会体认到汉字替代世界语的可行性。”1687128当然,汉字读音的不统一,不能像语音文字那样起到统一口语的作用,使不同方言长期存在,给口语交流造成困难,是我们应当努力解决的。

综上所述,由图画文字到表词文字的演变,是一切民族在产生文字的时代所经历过的一个有普遍性的过程。表词文字的出现,标志着文字的产生。后来,由于声音语言系统的特点不同,文字的发展形成两个脉络。由表词文字经过音节文字到语音文字,是沿着表音的方向发展的;由古汉字到现代汉字系统,则主要是沿着表意的方向发展的。语音文字和现代汉字都是成熟的文字体系。

');" class="a2">收藏

文字是记录声音语言的图形符号系统。《尚书·正义》云:“言者,意之声;书者,言之记。”这两句话准确地说明了语言和文字的关系1687123,又说明文字的产生以语言为前提。

人类音节分明的声音语言系统,大约在直立人(Homo erectus)阶段(150万~25万年前)就已经出现。1687124可是,文字的产生却比语言的产生晚得多。直到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即现代智人(Homo sapiens)阶段,才逐渐出现形成文字的文化前提和社会条件。所谓文化前提,主要指图腾文化的发展和随之而来的人类符号能力的大大增长。这个时期的许多岩画、洞穴画充分显示出原始艺术家们再现现实形象的能力和对现实形象的抽象概括能力,而且其中不乏真正的图形符号(图1)。至于社会条件,则是指新石器时代农牧业生产发生以后,物质消费品有了剩余,因而出现了一批“半脱产”以至完全不从事物质生产的人们。其中一部分专门从事宗教活动的祭司、巫师、法师等,就在已有的记事图形的基础上按照社会需要整理、编撰出第一批文字。他们既是时代文化的集中体现者,也是最初文字的创建者。我国春秋时代已广泛传颂着“仓颉造字”(《吕氏春秋·君守》、《韩非子·五蠹》、《荀子·解蔽》等)。仓颉其人大概就是华夏民族历史上这样的一位造字专家。那么,文字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

图1 旧石器时代的图形符号

过去我们一般把文字的形成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图画文字、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苏联文字史专家В.А.伊斯特林(В.А.ИСТРИН)对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这种分类时而根据符号的形式,时而根据符号的意义,没有统一的分类标准。他说:“既然文字用来表达语言,所以书写符号和图形就应根据它们表达语言的何种要素来分成各种类型。文字类型的名称也应该据此而来。”1687125这话是有道理的。伊斯特林按照他提出的分类原则,把文字符号划分为五个类型:第一,句意文字,表达完整的意思,字形上不分解为单个的词;第二,表词文字,表达单个词的书写符号;第三,词素文字,表达词的最小表义部分——词素的书写符号;第四,音节文字,表达词的语音部分——音节的书写符号;第五,语音文字或音素文字,表达语言最小语音要素的书写符号;此外,还划分出了文字语言的辅助符号,如标音符号、标点符号等。1687126

我们觉得,这五个类型并不能代表文字形成过程的五个阶段。事实上,它们仍然应当归结为三个阶段,分述如下。

第一阶段,伊斯特林说的句意文字,也就是我们说的图画文字。这种文字,在新石器时代已经出现。它由写实形象和某些约定俗成的表意符号组成。比如阿兹特克人的儿童教本(图2)和墨西哥历史(图3),就属于这种类型。

图2 阿兹特克人教育儿童的教本中的一页

图3 阿兹特克图画文字关于墨西哥历史的一页

把这种画图说成是“句意文字”并不确切。因为它并不是口语中“句子”的图形表现形式,而是一定文化环境中一定完整意义的信息内涵的图形表现形式。因此,仍叫做“图画文字”更确切些。图画文字以声音语言的存在为背景,并不需要学习,人们一看就懂;它也还没有定型,随着表现内容的不同而画出不同的图画。这些都表明,它还不是真正的文字。但它起着保留记忆和超时空传递信息的作用,这一点却带有文字语言的性质。可以把它称做前文字,它也确是真正的文字借以产生的直接前提。图画文字中的“图画”,后来演变成了表词文字中的“词”,图画文字中的“符号”,却很少用做初始材料来建造表词文字。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并非任何图形符号都能叫做文字,只有直接记录声音语言的图形符号才是文字。

第二阶段,表词文字和音节文字

当图画文字中的“图画”经过祭司、巫师们的整理加工,进一步简化、定型化,逐步演化为口语中的“词”的图形符号之后,将这种图形符号按照一定的语法结构排列起来,就组成了表词文字。这才是记录语言的图形符号系统,即真正的文字。对于掌握汉语文字体系的人来说,这是很容易理解的。因为汉语的语法结构就表现在词的排列顺序上,在句中没有词形变化。古汉字是典型的表词文字。古汉字里的每一个字,一般来说都代表一个词;词按照一定的语法顺序排列起来,就构成了完整的文字体系。

可是对于其他语言来说,表词文字并不是声音语言的完整记录。因为在许多其他语言中,词有词根和前缀、后缀之分,而且在句子中要发生语音的语法变化。仅有整个词的图形符号,就相当于只有记录词根的符号,它并不能表现词的语法变化及其读音。于是开始向表音的方向发展。用表词字的图形或图形的一部分转过来专门标记口语中的音节,这就形成了音节文字。古代苏美尔人的表词—音节文字,可以作为由表词文字向音节文字过渡的例子(图4)。

这种文字全由表词字或其一部分组成,在音、义一致的地方它还是表词字,在音、义不一致的地方它就借用表词字或其一部分的声音来构成相应的音节。它没有统一的字形结构,也还没有共同的字形特点,但已经可以标记全部口语的音节,就像汉文中错别字连篇的文章那样。由这种表词—音节文字发展出了亚述—巴比伦的楔形文字。楔形文字已全部变成了声音符号,是纯粹的音节文字。但它仍有重复和不规则的现象,所以其音节符号有三百五十个之多(图5)。

图4 苏美尔人的表词音节字铭文示例,附标音、直译和分析用的符号

图5 亚述铭文示例,附标音和翻译(据J.Fevrier)

欧洲克里特音节文字也是由最初的表词字改变为音节符号形成的。1687127古代中国的汉字借用到日本、朝鲜,由于只能借去词义,不能借去读音,于是产生了日本的“假名”和朝鲜的“谚文”。假名和谚文也是纯粹的音节文字,但数量却比楔形文字少得多,只有几十个音节符号了。可见,音节文字是在表词文字无力完整地记录声音语言系统中的读音及其语法音变的场合发展起来的。

音节文字是文字发展中由表意向表音演变的一个重要转折。从这里开始,人类文字的演变分为两个支脉。其一,以表意为主,由古汉字系统发展为现代汉字系统;其二,以表音为主,经过音节文字发展出语音文字。所以,音节文字不是文字发展的一个独立阶段,而是由表词文字到语音文字的一个过渡阶段,是一种过渡形态。

第三阶段,语音文字和词素文字

语音文字或音素文字由音节文字发展而来,是世界许多其他文字系统所走过的道路。语音文字出现得较晚,原因是从声音语言的音节中解析出最小的语音单位——音素,要求较高的分析能力,有相当的难度。可是,一旦解析出来,形成代表最小语音单位的音素符号之后,它的记录声音语言的功能就十分准确方便,学起来也非常容易,只有30个左右的字母。用这些代表最小语音单位的音素符号——字母,可以拼写出一切有声语言系统,而且可以紧随着有声语言的发展而发展变化。所以它是一种成熟的文字体系。我们所熟悉的许多拼音文字,如英文、俄文、德文、法文、西班牙文、阿拉伯文等等,都属于语音文字。

与语音文字并行的还有词素文字。词素文字以现代汉字系统为代表,它是由作为表词文字的古汉字系统直接发展来的。在古汉语阶段,口语中的词绝大部分是单音节的,因此用一个字表示一个词的情况也占绝大部分。随着汉语词汇的丰富、发展、进一步严密化,两个音节以上的单词大量出现,事实上形成了两个语言系统——文言和白话。此时,用古汉字系统记录现代汉语就发生了许多不便,要互相“翻译”,而且很难达到完全准确地记录的目的。另一方面,由于汉语词汇的丰富发展大量是由原来的单音节词的叠加组成的,又常常在叠加中形成复合词,所以,不需要造多少新字,只要把原来记录单音节词的汉字叠加起来,就可以准确地记录现代汉语了,这又是形成现代汉字系统的方便之处。比如“现代汉语”是一个复合词,由“现代”和“汉语”两个单词组成,其中的“现”、“代”、“汉”、“语”四个字分别记录着它们的一个音节,而且是词中最小的表意单位。这四个字就是组成“现代”、“汉语”和复合词“现代汉语”的词素。而在古汉字系统中,“现”、“代”、“汉”、“语”四字都已经存在,都是单音节词的表音表意单位,即表词字。可见,汉字系统的发展不需要将表音和表意分开,经历由音节文字向语音文字演变的过程。汉字的特点是一字一义一音节,不发生语法上的音变,因此它有可能通过叠加和重组的方式随着声音语言的发展而发展自己。这期间,字形上有淘汰(变成死字),有创新,含义上有继承,有丰富,但基本上还是那几千个方块字,用起来十分灵活。现代汉字系统可以表达任何复杂的思想体系,与其他文字系统相比毫不逊色。因此,它是又一种成熟的文字体系,即词素文字。

语音文字作为成熟的文字系统发挥在表音的方面,不增加任何符号可以记录任何复杂的声音语言。现代汉字作为成熟的文字系统却发挥在表意的方面,用几千个方块字通过各种组合,可以表达任何语言系统的任何复杂内容。现代汉字和语音文字相比,缺点在符号多出百倍以上,优点则在它的表意。我们知道,表音只记录语言的声音,语音又只是语义的载荷形式,如果只懂得语音而不懂语音所载荷的语义,仍然不能掌握该种语言所传达的信息。表意则不同,它是一种用视觉符号直接载荷语义的文字系统,是一种独立的书面语言,即使舍弃语音不顾,仍然可以掌握其中所载荷的全部信息。所以,作为词素文字的现代汉字是一种天然生成的国际文字,它可以记录任何语言系统的全部内容。对于不同语种的人们来说,只要掌握几千个方块字的含义,以及汉语的构词原则和语法结构,就能读懂汉文。如果标上本民族的语音,就很容易翻译成本民族的语言,或者将本民族的语言译成汉文,而不必管操汉语的人们怎样念它。在今天广泛使用书面语进行信息交流的时代,现代汉字是一种现成的国际书面语。所以我们十分赞同竺家宁先生这样的看法:“只要西方人稍微抛弃一点白种人的优越感,消除一些歧视东方的心理障碍,重新客观地做个估量,他们终会体认到汉字替代世界语的可行性。”1687128当然,汉字读音的不统一,不能像语音文字那样起到统一口语的作用,使不同方言长期存在,给口语交流造成困难,是我们应当努力解决的。

综上所述,由图画文字到表词文字的演变,是一切民族在产生文字的时代所经历过的一个有普遍性的过程。表词文字的出现,标志着文字的产生。后来,由于声音语言系统的特点不同,文字的发展形成两个脉络。由表词文字经过音节文字到语音文字,是沿着表音的方向发展的;由古汉字到现代汉字系统,则主要是沿着表意的方向发展的。语音文字和现代汉字都是成熟的文字体系。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