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科学”小议
在线阅读 收藏

何谓科学?科学是反映事物客观规律或本质的知识体系。“本质”是规律的空间定位;“规律”是本质的时间轨迹。这两个概念,是“一而二,二而一”的。

在新石器时代以前,就有“反映事物客观规律或本质的知识”。比如,行船、捕鸟、煮食等知识。但那种知识不成“体系”。那种知识对规律或本质的反映,是不完整的、零碎的、片段的,有时甚至是歪曲的,因而被称做经验知识。当时,将一片片、一段段经验知识串联起来,形成整体性认识的思维形式是幻想的思维形式。幻想思维形式的基本特征是“用幻想的联系代替客观事物真实的内在联系”。幻想思维形式构建的行为模式在很长时期内(由1万年前新石器时代向前推至少10万年以上)仅仅是巫术。1687555到新石器时代晚期,由于出现了社会分工,出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巫术才基于社会原因演变为宗教。1687556

新石器时代晚期,也由于社会分工的出现,产生了知识分子——专职的巫师、法师、祭司等,正是他们创建了“反映事物客观规律或本质的知识体系”,即科学。比如,天文—航海学(波利尼西亚)、几何—水利学(古埃及)、天文—历法、算学、农学、医学等。这样的“知识体系”对客观规律或本质的反映已不再是片段的、零碎的,而是系统的、完整的、相对准确的了。构建这种“知识体系”的思维形式,除了幻想思维形式——仍然需要它发挥想象力——以外,还必须依靠理性思维,就是以事实为依据严格按照传统逻辑规则进行分析判断、推理综合、演绎归纳,得出的结论还必须经过实践验证的思维方式。基于理性思维构建的反映“客观事物真实的内在联系”的知识体系,已不再称做经验知识,而称做理性知识或科学知识了。

当分门别类的科学知识有可能涵盖人类生活的基本领域时,就产生了从整体上概括人和自然的学问——哲学。哲学,是作为理性思维的正式代表登上历史舞台的。哲学的对立面是宗教。在人类认识长河中,哲学站在“已知”领域探求“未知”,宗教站在“未知”领域解释“已知”。而科学,起初是全部汇集于哲学领域,作为哲学的组成部分;后来又逐步地、分门别类地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熟起来,重新变为独立学科,仅将哲学当做自己的方法论。

这些“重生”的各门科学,无论就生成科学知识的人类活动而言,还是科学知识本身,都包含着三个方面的内容:(1)经验的方面——事实依据是怎样构建起来的,怎样形成的(实地观察,科学实验的设计、操作等);(2)理性的方面——探查事物内在联系(本质、规律)的理论、方法、途径等;(3)概念的方面——科学成果由科学概念或概念体系承载着,科学概念又随着科学成果的发展而发展。而且,科学概念的发展又反过来推进前两个方面——“经验的方面”和“理性的方面”的不断改进和提高。这三个方面组成一种整体结构。这种整体结构,在一定知识平台上是稳定的;但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不同知识平台上又各自不同;这种既稳定又不同的生成科学知识的“整体结构”或“方案”叫做什么呢?我们想借用美国科学史家T.S.库恩的一个重要概念来概括它,就是科学范式。比如在西方,有牛顿时代的科学范式,爱因斯坦时代的科学范式等。科学范式因知识平台的相同而相同,因知识平台的不同而不同,当然也会随着科学事业的发展、知识平台的改变而改变(这最后一点,库恩并不完全赞同)。

近来有人将中医和西医相比较,说中医不能算科学。我们认为,二者继承的知识体系不同,构建它们的知识平台不同,因而“科学范式”不同,但都是“反映事物客观规律或本质的知识体系”,都是科学。与西医相比,中医的思维方式比较注重悟性。“悟性”,其实就是幻想思维与理性思维的一些切合点。这些切合点是产生理论突破,生成创造性思维的起点、亮点。中医的“辨证施治”,就是要求医生随时发挥自己的悟性。但是,悟性并非中医科学独有。一切科学都需要悟性,有悟性才有创造。与中医相比,西医治病的程式更规范、更严格,但西医也需要悟性,没有悟性也不能治病。正因为中、西医各有优点,我国医学界才提倡走“中西医结合”的路子。如果中医不是科学,不处于科学领域,那是不可能与西医“结合”的。1687557

与此相联系,又有人提出阴阳五行算不算科学。其实,阴阳五行是中医,起码是古代中医的方法论,属于哲学范畴——中国古代哲学。而哲学,前面已经说过是理性思维,包括科学的代表。

这两个“提问”使我们联想到,俄罗斯、日本、印度、当今的阿拉伯国家有没有科学、有没有哲学,古代的埃及、巴比伦、苏美尔、玛雅等文明有没有科学、有没有哲学……为什么只有使用拉丁语的西方文明才有科学、有哲学呢?这说明上述两个问题的“视角”不正确。不应该只看到西方文明和西方文明中的科学范式。事实上,如前所述,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的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科学、自己的哲学,并无例外。

综上所述,我们已经将科学知识与经验知识区分开来,将科学与哲学联系起来,并与宗教相对立,而且说明了科学本身的结构形式——科学范式。但是,还有一个与科学相关的话题不能不说一说,就是科学论域与价值论域的不可通约性。

“论域”——论及的领域,当然以认识领域为界限;认识不到的事物,不可能“论及”。而科学认识和价值认识,恰恰处于两个完全分离、互不搭界的领域。科学认识的目标是“求真”。“求真”以对象为转移,回答“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的问题。价值认识的目标是“求好”。“求好”以主体为转移,回答“有益”、“有害”、抑或“无益无害”的问题。真假问题,与好坏无关。“真的”可能好,可能坏,可能不好不坏;“假的”,亦然。好坏问题,与真假无关。“好的”可能真,可能假;“坏的”,亦然。所以,科学论域的概念、判断、推理,不可以替代价值论域的概念、判断、推理,否则会造成价值论述的逻辑破绽;价值论域的概念、判断、推理,也不可以替代科学论域的概念、判断、推理,否则会造成科学论述的逻辑破绽。这就是二者的“不可通约性”。由于存在着这种“不可通约性”,在谈论科学,界定科学概念时,一定要将科学与价值,科学论域与价值论域严格地划分开来。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