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一堂符合课改精神的好课——对魏书生老师公开课的点评
在线阅读 收藏

尊敬的魏老师、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下午,我们中山市教育系统的干部、教师聆听和欣赏了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老师给中山一中初一年级学生上的一节语文课——“生命的境界”。面对初一的学生,讲授高三课本的内容,把他所陌生的50多名学生调动得如此淋漓尽致,对所有听课的人来说,简直就是一种享受。市教育局领导让我对魏老师的课进行简短的点评,对此我诚惶诚恐,但恭敬不如从命。

我点评的总题目是:我们向魏老师的课学习什么?

我点评的要点是:①在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如何把一系列令一线教师感到困惑的新提法、新名词、新概念、新思想等所谓“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②在推进课程改革的形势下,什么样的课是一节好课,如何上好一节课。今天下午魏老师的课为上述两个要点做出了完满的解答。魏老师的课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紧紧抓住了语文教学的课堂教学目标,这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根据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的提法,语文教学的根本宗旨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魏老师的课生动地体现了这一目标。实施新课改以来,我们经常发现,课上得越来越热闹,用的媒体、工具越来越多,学生越来越所谓“活跃”,这样的课没有目标意识,降低了教学质量。而今天魏老师的课抓住了“综合语文素养”这一语文教学目标,开宗明义,一节课四个要点:“作者,三个关键词,几种境界,课后练习”。下课前,又用“听、说、读、写”概括了学生的语文能力。魏老师上的课是真真正正的语文课,我请我们在座的所有语文老师反思一下,为什么我们自己的语文课很多时候“不是”语文课,“不像”语文课,而像思想品德课、综合实践课,主题班会课,因而缺少了“语文味”呢?原因很明显,我们缺失了语文课的目标意识。可以说,目标意识决定了教师在课堂上的教育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凡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的行为就是正确的,值得提倡的,凡不利于达成教学目标的行为就要防止、避免,甚至反对。我们可以看到今天魏老师的课,没有一点点形式主义,他上课用了“四个一”: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一本书,对学生的调动也非常朴实。这种目标意识就为上好一节课提供了前提。

(2)充分激发了学生的课堂兴趣,以“问题”推进课堂教学的运作。魏老师把教学内容转化为能引起学生思考的“问题”,如:“什么叫自然境界?”“刚才读的这段课文说明了什么?”“怎样才能达到天地境界?”等。在课堂上,有了“问题”,便把听起来很费解、很深奥的什么“探究”、“自主”、“开放”这些哲学层面的所谓“观念”转化为生动的、活生生的、可操作的教学行为。一个符合课改精神的课堂必然是一个充满“问题”的课堂,善于设置和提出问题是所有老师上好一节课的关键,也是魏老师运用自如的教学艺术。把要求和希望学生掌握的内容转化并设置成令学生感兴趣、令学生引起思考的“问题”,这就是探究式教学。

(3)魏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激情、全身心投入的精神状态,是他之所以上好课的灵魂。推进新课改以来,令一线老师感到费解和困惑的是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好像挺深奥,听了魏老师的课,这一困惑迎刃而解。魏老师面对50名陌生的学生,第一件事情是协调师生关系,他用会心的微笑、合群的语言,几分钟便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情绪和拘谨态度;然后,在45分钟内,贯彻始终的是对学生的尊重,是充分的教学民主,使学生们感到“魏老师让我们说”、“我要说”。我们的很多老师,特别是年轻老师,在教案的右边早已写明,第8分钟叫两个学生发言,第13分钟四人小组讨论,第23分钟“开一列火车”,让学生发言是在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魏老师在45分钟里,充满了情感,以自身的激情去感染学生,表现出一个教育工作者全身心投入的态度,体现着教育的价值和教育工作者的价值。同时,这种激情是内在的,是富有内涵的,而不是“作秀”装出来的近乎表演的姿态。魏老师通过用自身的情感投入和态度体验,把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这就叫转变教师教的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教学过程。课改中出现的许多新提法其实并不深奥和神秘,在我们老祖宗的教育思想中早就有所阐述,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只要我们在其中加进时代的内涵,就是今天的教育理念。

(4)魏老师朴实的教风,深入浅出的讲解和点评、拓展知识,是他上好一节课的有效途径。我们很明显地听出,魏老师基于对学生的关注而做出的及时反应,绝对不是事先备好课的。当他看到学生记笔记时,马上说:“我们班同学学习态度很好,认真做笔记”;当他纠正学生的朗读时说:“逗号后面的停顿要短一些”、“语速要快一点,但快而不乱”;当他发现学生小跑着到黑板前时,立刻说:“小跑着上讲台,好习惯,重视学习效率”;当学生说“能力很好”时,他马上启发式地纠正:“能力是用好吗,还是用……”学生恍然大悟说:形容能力应该用“强”。这些精细化的教学智慧值得我们认真消化、认真学习。中小学教育教学最大的特点是它的朴实性和简单性,而我们的某些学术导向却习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把浅显问题深奥化,导致一线教师的无所适从。我在德国将近九年,在欧洲走过十几个国家,世界上没有一个发达国家的中小学教育像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这么难,这么复杂,这么热闹;没有一个国家的中小学生像中国的中小学生这么苦,这么累,这么少快乐。至于魏老师给初一的学生上高三的课,这在学术界见仁见智。但我理解魏老师的用意,一是想让学生具有自信,低年级的学生同样可以读高年级的课文;二是想说明,在课堂上教学内容的难易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教师运用教学艺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把深奥问题浅显化,甚至索性告诉学生:“作业的第3题,可能连作者本人也说不清楚,不可能有唯一的答案,你们愿意怎么想就怎么想。”凡此种种,都是魏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正本清源,还中小学教育教学朴实的本来面目的可贵尝试和贡献。

最后我想说明的是:魏书生老师的课用简单的行为模仿是学不到的,我们必须学习魏老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思想、教学艺术,以及这些背后的魏老师的博学、善思和不随波逐流的个性,如是,我们提高的不仅是方法,而是境界。正如我国教育理论专家查有梁先生所说:“教育是科学,又是哲学;是技术,又是艺术;是四者的统一。”希望我们中山市的中小学老师,用求真求实,精雕细刻的精神,增强自身修养和自我完善,提高师德、师能、师风相统一的综合素质,学习魏书生老师,走魏老师的路,与学生的心贴在一起,向着经师、能师、人师、名师的方向努力。

以上点评有不妥之处,请魏老师和与会者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这是2003年12月6日魏书生老师在中山市提供一节公开课后,作者的点评发言)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