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中国的包围圈问题
在线阅读 收藏

原文标题:China’s Encirclement Concerns

文章框架:中国的地缘政治包围圈问题;美军大量涌入阿富汗和中亚;北京方面担忧亚太周边国家对中国构成更大范围的包围;北京夸大包围圈威胁。

观点摘要:

1.近二十多年来,中国的战略家们一直担心中国的地缘政治包围圈问题。在不同的时期,中国分别将美国、印度和日本视为对其实施包围的国家。毫无疑问,上周在西太平洋举行的大规模军演并没有打消中国的顾虑。这次军演是来自印度、日本和美国的军舰首次在菲律宾海域举行的联合防空反潜演习。演习海域紧邻中国宣誓主权的东海和南海海域。

2.过去一个月发生的事件可能会增加中国方面的担忧。上周五,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访问曼谷,寻求加强同泰国的防务和海上安全合作。一周前,他还在白宫与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举行会谈,这表明印美两国关系更近一步。在五月下旬举行的峰会上,美国、日本以及其他七国集团国家公开表示了对中国海上行动的关注。峰会的前几天,奥巴马飞往河内,解除了对越南长期实施的武器禁运。而越南是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对手之一。在峰会结束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欢迎越南代表团到访,并讨论加强军事合作事宜。

3.报告指出,中国的包围圈问题当然并非新出现的。在冷战期间,中国担心苏联实行类似的地缘政治战略。更早些时候,在中国长期的国共两党内战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就遭遇了几次国民党的“围剿”。这些经历可能让中国共产党的战略思维从此留下了这样的印记。

4.可以明确的是,亚太国家已经开始为应对这个高度紧张的时代做准备了。近期由于中国在东海、南海以及中印边境地区频繁采取行动,各国的准备进程有所加快。美国已经实施了亚洲“再平衡”战略,将其海军的大部分力量转移到太平洋地区。印度和日本加强了它们在东南亚地区的外交和经济接触,并统一了军事立场。其他国家也在采取同样的行动。澳大利亚《2016年国防白皮书》警告:“对领土和自然资源的争夺可能会破坏地区稳定。”但是这些国家的准备活动对中国构成包围了吗?

5.报告指出,在21世纪初,由于美军大量涌入阿富汗和中亚,中国极其担忧美国在其西部边境形成包围圈。但十年后,持续的动乱让美国及其盟友严重受损。美军关闭了其在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军事基地。曾经十分亲密的美国和巴基斯坦两国也变得针锋相对,美军开始了长期的撤军计划,中国的担忧并没有成为现实。

6.现在北京方面担忧亚太周边国家对中国构成更大范围的包围。但这些国家大多处于建设的早期阶段。虽然澳大利亚实施了一项雄心勃勃的军事现代化计划,但其力量仍然很小。印度的国防官僚主义继续阻挠其军事现代化进程和扩张计划。虽然日本军事实力强劲,但脆弱的经济限制了军事实力的上升。美国的亚洲“再平衡”战略也没有听上去那么有效,因为奥巴马政府已经缩减了美国海军的整体规模。因此,可以说中国对包围圈的担忧至少从目前来看是没有依据的。

7.此外,报告提到,中国所担心的那些会对中国形成包围的国家之间尚未形成凝聚力。印度实行不结盟政策,它与美国的关系仍然是不稳定的。虽然澳大利亚和日本都与美国签订了安全条约,但它们之间并没有很强的联系。澳大利亚在最后关头选择购买法国的“天蝎”级潜艇而不是日本的“苍龙”级潜艇就明显地体现了这一点。印度与澳大利亚和日本的安全关系同样脆弱。中国可以利用双边协定弱化这些国家之间的关系,阻碍包围圈的形成。

8.报告指出,虽然中国对包围圈问题的担忧是杞人忧天的,但中国已经在想方设法冲破这个自己假想的包围圈。2013年底,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出资建设了许多东南亚国家的基础设施项目,其中包括:柬埔寨经济特区、老挝水电站以及马来西亚能源与铁路项目。柬埔寨和老挝已经成为中国在东盟(ASEAN)的可靠支持者。马来西亚没有卷入南海争端。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可能对菲律宾来说也是有用的。新上任的菲律宾总统罗德里戈·杜特尔特已经表示他将与中国开展双边对话。

9.北京方面有理由夸大包围圈威胁。虽然中国经济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它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如今,中国领导人必须让中国的经济增长由靠投资拉动转向靠个体消费拉动,同时解决各种债务泡沫问题。即使在最好的情况下,这些挑战也会给国家带来不稳定。因此,夸大包围圈威胁可能会达到凝聚民心、维护社会稳定的效果。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