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向西——“中国梦”和“一带一路”倡议:习近平执政下的中国外交政策
在线阅读 收藏

原文标题:Westward Ho—the China Dream and “One Belt,One Road”:Chinese Foreign Policy under Xi Jinping

文章框架:“中国梦”;中国人民解放军(PLA)更加强调需要发展“赢得胜利”的能力;新的外交政策“概念”;“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开发中国西部地区;中国企业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做生意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潜在风险;“一带一路”倡议有着相当大的愿景。

观点摘要:

1.当胡锦涛于2012年11月不再担任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的职务以及于2013年3月辞去国家主席的职务后,在他的十年任期后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已经改变。最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中国从2001年12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开始,就进入了一个令人惊叹的增长阶段,这超出了国内外所有的期望。2014年6月底,中国的外汇储备已增至近4万亿美元;2001年底,在中国加入WTO之前,外汇储备已经达到2120亿美元。

2.本报告将首先集中在实现“中国梦”的活动上,“中国梦”成为习近平政府上任头两年主导的国内主题,旨在强化中国共产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和吸引力,并增强其自信心。在此之后该报告谈及“一带一路”倡议,该倡议是习近平主席主要的外交政策创新,表明其领导的政府试图为一个更积极且独特的长期外交政策奠定基础。本报告中,涉及该倡议的部分将主要采用中国发表的材料。

3.中国人民解放军(PLA)现在更加强调需要发展“赢得胜利”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实现军队现代化。2013年2~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三舰队独自在西太平洋进行了七项训练演习和军事演习。一方面,在与邻国的南海领土争端问题上中国当然有坚定的立场。根据时殷弘所说:“不管中国的竞争对手是大还是小,习近平主席为他自己的强硬姿态感到骄傲,并敏锐地意识到他的立场很受国内支持。他极力支持有战略性和可操作性的方法。”另一方面,中国在南海的许多实际行动通常受到约束,这似乎减少了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疑虑,缓和了与其交流的气氛,日本已经表现出愿意与美国在外交上合作,甚至表现出更愿意与美国一起施加压力。这一切使得理解当代中国外交政策的整体基调变得很难。但似乎毫无疑问,中国领导人打算对国际治理做出更积极的贡献。

4.习近平已推出了一些新的外交政策“概念”。其中三个值得注意。第一个是“新型大国关系”,这是自习近平会见奥巴马以来的中美关系的特征。第二个是与邻国的关系。但最引人注目的以及意义最重大的一个就是第三个,即“一带一路”倡议。

5.在2013年的秋天,习主席访问了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在那里他宣布了聚焦于运输项目的计划,以创造一个“经济带”或走廊把中国与蒙古、中亚、俄罗斯、伊朗、土耳其、巴尔干半岛、欧洲中部和东部及德国和荷兰最终联系起来。不久,李克强总理访问了亚洲东南部,在那里他提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旨在把中国东南部与亚洲东南部、孟加拉国、印度、波斯湾和地中海联系起来,其最终也在德国和荷兰结束。这两个项目共同构成了一系列重叠的元素——升级了横贯大陆的铁路线路、公路、港口设施和能源管道。“一带一路”倡议辐射范围超过60个国家,其总人口超过40亿人,目前沿途国家总计GDP占全球GDP的1/3。

6.报告指出,这背后的逻辑有点类似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推出欧洲煤钢共同体时的功能主义方法,它在设想一个共享的跨境基础设施建设,这将促进外交政策合作,限制冲突且防范风险。同时,应该指出的是,这一倡议将促进跨境整合,侧重于创造共享的交通联系,同时使每个国家的生产结构不发生改变。为了避免发生更大的冲突,这一倡议没有提及创造生产设施的意图将服务几个国家的市场。相比欧洲的情况,该倡议显示了对国家主权更大的敏感性。从这个意义上说,该倡议可以被看作中国风格甚至“亚洲”一体化风格。目前亚洲和欧洲的区域一体化风格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欧洲侧重于整合,这表明欧洲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而亚洲有更大的多样性,其提出要优先考虑联通性。

7.这使“一带一路”倡议成为长期发展基础设施的一个雄心勃勃的宏伟计划,其也将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才能完成。中国最近承诺投资高达1万亿美元来发展运输环节中的基础设施,这将是“一带”中的建设项目。中国在2015年发起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是为了与美国和日本主导的亚洲开发银行进行优势互补,据报道,AIIB有650亿美元的初始资本,这能够支持基础设施类型的投资;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为“一带一路”倡议准备了8900亿美元,这能够为全国各地走廊的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因此,估计一些西方国家对中国国家开发银行的资本要求更高。“一带一路”倡议的总体时间跨度已设定为35年左右。

8.所有这一切都解释了为什么中国的一些评论员把“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中国的“马歇尔计划”,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师兼主管发展经济学的资深副行长林毅夫(Justin Yifu Lin)主张中国应在全球金融危机后带头重振世界经济,但中国政府则认为这样做太昂贵或太冒险了。在任何情况下,中国如果为了满足潜在的需求,那么就需要来自世界各地的其他合作伙伴做出巨大贡献。但如果中国取得成功,那么其他国家期望中国从根本上重新平衡全球经济似乎变得不太遥远。

9.这些政策创新旨在开发中国西部地区。中国西部地区是中国最远离海岸的地区,因此在与东部省份竞争时存在相当大的困难。西部地区也受到了中国与邻国政治摩擦的影响,例如受到中国与亚洲中部的一些国家和印度存在的问题的影响,其中这些国家也是欠发达的国家。所有这些因素都阻碍了中国西部地区的发展。2013年,甘肃、贵州、青海和新疆等西部省份的人均收入,仅为浙江、福建和广东等东部省份人均收入的1/3~1/2,仅为上海和北京人均收入的1/4。2000年中国宣布了“西部大开发”战略,2015年的一个评估表明西部地区的发展水平还需要30~50年时间才能赶上中国的其他地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加快这一过程。

10.总而言之,这一系列项目和中国的大规模投资可以帮助很多中国企业“走出去”,无论私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都要帮助其进入新市场,这最终有助于中国经济。一位来自塔吉克斯坦的评论员特别指出,这一系列项目是在区域一体化的背景下进行的。“从一些角度来看‘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以实施,但不是基于自由贸易的原则,而是基于软保护主义的原则。”更普遍的是,特别是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下,中国和亚洲中部的评论员都已经注意到,该倡议将为中国创造在国际市场中流通人民币的机会。这表明中国想把人民币作为一种国际货币,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长期目标又迈进了一步。

11.中国企业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做生意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潜在风险。例如,如果一家在当地经营的中国公司,因为一些事被当地企业告上法庭,依据不公平的地方法律制度受到了不公平待遇,那么中国企业或中国可以做什么呢?毕竟,这些沿线国家很少有以法治而扬名的。毫不奇怪,中国的评论员已经投入了相当多的精力来分析各类风险以及中国会如何设法应对各种挑战。

12.美国将“重心转向亚洲”,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在战略上具有重要性,这主要基于两个原因。首先,该倡议表明中国仍然关注着与美国的竞争,即使关注点不在经济战略上,也聚焦于军事上。其次,该倡议促使中国的注意力发生转变。最近有一种说法称中国正在进入欧亚时代。显然这在一定程度上过于简单化,因为这种说法不包括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影响的考虑。然而,所有这些举措将驱使中国将利益深入欧亚大陆、中东和北非中。因此可以肯定的是,“一带一路”倡议可能会削弱中国对美国的困扰,因为它需要北京把全球政策重点放在更广泛地传播“一带一路”倡议上,尤其是迫使北京对以前不太了解的地区(如中东)增加更多的关注,以获得更多的了解。但在短期内,即使美国对中国的发展仍然非常重要,这也并不意味着中国领导人会永远把全部注意力放在美国身上。

13.“一带一路”倡议明确的目标背后,还有另一个目标,即长期改善中国与欧洲的关系。所有事先计划的运输环节最终都是为了改善与欧洲的贸易以及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即使中国政府关注的是促使更多的中国产品出口到欧洲,类似地,该倡议也将促使更多的欧洲产品出口到中国。有评论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为欧洲提供了一个机会,其可以利用与“一带一路”倡议沿线所有国家(如俄罗斯和中国)增加贸易往来的机会来“恢复自己的文明”。这应该有助于欧洲和中国“携手改造世界”。同时,中国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使欧洲更加依赖于中国经济,逐渐减少对美国的依赖。这种地缘政治形式已经被中国有些人理解为,就像三国时期(公元220~280年)魏蜀吴之间的关系一样,当时两个较弱的南部国家蜀国和吴国结盟对抗北部的魏国。从这个角度看,与美国相比,处于“两弱”状态的中国和欧洲是在同一水平上的。当然,这个比喻并不完全恰当,因为如今的国家希望避免发生军事冲突。然而,与美国相比,中国在欧洲有着新利益。中国的评论员指出,美国和欧洲在全球金融危机后采取了一些不同的措施。

14.自习近平成为领导人以来,中国的外交政策已经从注重风险警示转变到期待创造更美好世界的乐观的“中国梦”,中国也将恢复其应有的地位。一位中国评论员认为,中国应该召开各国首脑会议,以把那些同意参与“一带一路”倡议且致力于使全球治理发生更广泛变化的国家领导人聚集在一起。中国对于“一带一路”倡议影响力的期望比较大,虽然这需要很长的时间,但如果它最终实现,那么这确实会从根本上改变全球战略格局。针对这一点一直有许多评论,其暗示各国在新世界中为了更好地进行协调,需要平衡世界共同体与各国之间的利益关系。中国认为自己作为这方面的带头者要承担更多的责任,以帮助其他国家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是以自己的方式来回应西方国家的指责的,特别是美国,目前,美国一直认为中国在国际体系中“搭便车”。

15.一般来说,“一带一路”倡议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处于地缘政治因素日益突出的新阶段。其中经济发展在构建政策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恢复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的传统梦想开始出现在中国领导人的脑海里。

16.但“一带一路”倡议也有着相当大的愿景,所有合作伙伴将被以相应的热情回应,因为没有它们的积极合作,该倡议将无法达到中国的期望,更糟糕的是,其失败可能会引起其他国家对创始成员的指责。在这个意义上,“一带一路”倡议是对中国的一个严峻考验,因为中国希望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全球社会能够采取主动,或被诱导着行动,以建立更好的全球秩序。中国所有的自信和项目都依赖于他国的积极合作,仅靠中国这一目标不可能实现。这表明,对于未来和创建更好世界秩序的想法来说,这是一种承诺——避免美国霸权政策,建立一个更加“民主”的社会,在这种社会中所有的国家都能行使自己的权利,从而为全球治理做出适当的贡献,在这其中,不论国家大小,各国都应被一视同仁。中国反对通过施压来促成各国的合作,当然中国也不具备美国的实力来这样做。因此,中国希望其他国家能够超越潜在的、狭隘的利己主义。但所有通过“双赢”解决全球发展问题的方案表明,其他国家也要分享中国的成果。事实上,这样的结果不难想象。这样会出现“同床异梦”的情况吗?不是每个问题都能够轻易找到“双赢”的解决方案。一些问题本身就是零和博弈。例如,“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勾勒出的期望将促使更完整的亚洲经济共同体的形成,这其中也包括亚洲东南部国家。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