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乌克兰危机之后的俄中关系
在线阅读 收藏

原文标题:Friends With Benefits?Russian-Chinese Relations after the Ukraine Crisis

文章框架:俄罗斯将其经济利益转向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克里姆林宫得出结论,即欧亚经济联盟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进行合作的好处超越了风险;莫斯科和北京将努力实现在中亚地区的稳定合作;俄罗斯和中国很可能在中亚地区进行竞争。

观点摘要:

1.在吞并克里米亚之后,面临来自西方国家制裁的俄罗斯将其经济利益转向中国。这种转变的结果喜忧参半,但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那么莫斯科可能会进一步投入北京的怀抱。一种不对称的相互依存正在形成,并产生了全球性的影响。

2.2013年习近平首次访问哈萨克斯坦期间宣布了中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后来补充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一部分,并最终改名为“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倡议代表着北京首次多方位地试图改变其周边国家,使用有针对性的金融和投资激励以及软实力和军事工具相结合的方法。在私下的交流中,中国官员承认,他们主要担心俄罗斯在“一带一路”倡议公布后的反应,因为克里姆林宫最初不愿使“一带一路”倡议和普京的欧亚经济联盟(EEU)共存。北京的担忧是,基于莫斯科当前的领导地位,其能大大削弱区域力量,将“一带一路”倡议视为对其势力范围的闯入,从而向中亚国家施压,并且其它不愿意参与中国的项目。因此,当俄罗斯第一副总理舒瓦洛夫于2015年3月在博鳌亚洲论坛首次宣布,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都愿意与“一带一路”倡议合作时,中国领导人既感到惊讶又如释重负。舒瓦洛夫随后亲自代表普京与北京着手商议框架文件。

3.报告指出,对于俄罗斯领导人来说,这是内部讨论的结果,由舒瓦洛夫领导的经济研究小组,在俄罗斯专家和商界成员的支持下,试图赢得普京的支持并消除来自安全机构的担忧。最后,克里姆林宫得出结论,欧亚经济联盟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进行合作的好处超越了风险。现在,俄罗斯意识到,由于中国和中亚地区经济的互补性,中国将不可避免地成为中亚的主要投资者及中亚丰富的自然资源出口的主要市场。

4.俄罗斯官员称,莫斯科和北京将努力实现在中亚地区的稳定合作。中国将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和其他项目,以其雄厚的资金和对资源的渴求,成为该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莫斯科仍将是占主导地位的安全提供者,其通过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CSTO),巩固其欧亚经济联盟的中国投资项目规范制定者的角色。克里姆林宫希望这个规范将同时适用于北京和中亚国家,中亚国家对崛起的中国存在担忧并更习惯于长期以来俄罗斯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

5.2015年5月8日,普京和习近平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莫斯科和北京都宣布它们愿意协调这两个项目,以建立一个在欧亚大陆的共同经济空间,突出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与中国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虽然表达仍有些模糊,但该声明标志着克里姆林宫不再心怀猜疑。在自由贸易区和跨国基础设施项目实施规则谈判方面,北京正式承认欧亚经济联盟是一个潜在的伙伴。欧亚经济委员会是欧亚经济联盟的超国家机构,在得到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的授权后,其开始协商与中国的贸易和投资协议。考虑到它们高水平的保护主义,这个问题对于俄罗斯和中亚国家来说都是一个障碍,因此这被认为是一个遥远的目标,实际上其不具有确定性。

6.当然,现实情况要比这些雄心勃勃的希望更加复杂。通过签署与中国的双边声明,莫斯科冒犯了其欧亚经济联盟的合作伙伴,特别是哈萨克斯坦。因此,阿斯塔纳和其他国家继续有理由为了寻求投资而绕过欧亚经济委员会和克里姆林宫,直接与北京进行接触。中国还保持着做生意的老习惯,在纯粹的双边基础上与中亚领导人进行合作,这没有涉及莫斯科。在2015年9月访问北京期间,哈萨克斯坦总统努尔苏丹·纳扎尔巴耶夫签署了一份关于协调“一带一路”倡议和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项目的宣言。哈萨克斯坦是第一个积极将其投资项目让给中国的中亚国家,这导致其与莫斯科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2015年10月,欧亚经济联盟领导人同意在欧盟的保护下协调其与中国的双边协议,但目前这还没有什么进展。只有在2016年3月的博鳌亚洲论坛上,俄罗斯副总理达瓦科维奇向中国总理李克强承诺,俄罗斯将提供一个欧亚经济联盟对投资项目的提案列表,这些提案可以帮助两国将这两者连接起来。5月31日,在阿斯塔纳峰会上也没有任何关于协调欧亚经济联盟和“一带一路”倡议的重大新闻。

7.报告还指出,尽管存在对这些协调缺乏进展的不满,但两个超级大国的共同利益可能超越它们之间的分歧。俄罗斯和中国有着共同的地区愿景,它们认为区域要由一个长期的独裁主义领导者进行管理,而这些领导者既没有主要的洲际冲突,也没有外部牵连,尤其是与美国及其盟友产生外部牵连。鉴于美军继续从阿富汗撤离,美国脱离该地区的程度以及俄罗斯作为经济中心的地位相对下降,从长期来看,莫斯科和北京可能会寻找方法来调整它们在欧亚经济联盟和“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之外的共同利益,尤其是在两者的未来看起来很黯淡的情况下。

8.然而,俄罗斯和中国很可能在中亚地区进行竞争,这种竞争甚至可能在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期盼已久的领导层过渡时期加速。莫斯科和北京缺乏在中亚地区的协调机制和外交对话。在阿斯塔纳或塔什干,任何领导人的突然离职都可能引发一系列危机。地方精英的敌对内讧可能最终以寻求莫斯科和北京的支持而结束。虽然这样的发展方向是不可预测的,但是不难想象在不稳定的情况下,这可能会导致两个大国之间关系的决裂。

9.报告还阐述到,同样,如果后者挑战俄罗斯自我标榜的在该地区安全提供者的主导角色,那么莫斯科和北京之间的关系可能变得紧张。迄今为止,中国官方已避免采取可能会削弱俄罗斯卓越的区域军事超级大国地位的措施,俄罗斯很享受其超级大国地位,而这个地位是由其通过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在中亚发挥的作用及其在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的军事存在而获得的。在过去十年里,中国进行地区安全行动的主要场所一直是上海合作组织,其为俄中联合军事演习提供平台。然而,中国在中亚地区日益增长的贸易和投资开始影响北京在该地区长期扮演的角色的发展。该地区的矿产资源在中国的整体能源安全中很可能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由于邻国阿富汗日益恶化的安全局势和潜在的伊斯兰极端主义的兴起,不稳定的风险也在不断上升。综上所述,中国领导人可能会开始思考如何保护其区域经济利益。与“一带一路”倡议相关的基础设施项目和投资可能会使中国思考在该地区扮演一个更积极的角色,以为关键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提供区域安全与人身保护。

10.报告在最后指出,从历史观点来看,北京一直满意与莫斯科在该地区的分工。但中国试图与该地区国家建立双边安全关系的做法被视为适得其反,因为其可能会潜在地危及中国与莫斯科的关系或提高这些国家政府对中国意图的怀疑。因此,北京变得越来越担心莫斯科的不可预测性,但克里姆林宫仍维持着对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承诺的投资及其在中亚地区的军事基地。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