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中国梦:依然能实现吗?
在线阅读 收藏

原文标题:China Dream:Still Coming True?

文章框架:“丝绸之路”的重要性;铁路引领现代文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本质上是一个始于中国并和欧洲连接的交通网络及贸易渠道;“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一条黄金线;区域经济合作通常有三种形式;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有10个成员;中国价值观的发展机遇;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目的;经济发展的新蓝图;中国是五个中亚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世界发展战略的新焦点;“丝绸之路经济带”无疑将发挥重要作用;综观该地区已有的主要大国的合作设想与方案;“丝绸之路经济带”项目正面临来自外部力量的压力。

观点摘要:

1.由于“丝绸之路”的重要性,许多强大的国家在“丝绸之路”沿线地区进行了长达100年的激烈竞争,这在历史上被称为“伟大的游戏”,这就是地缘政治的形成。19世纪末铁路网的开辟,把“丝绸之路”带入现代化的时代。1896~1903年,俄罗斯建成“第一亚欧大陆桥”,连接海参崴与莫斯科。1990年,连接中国江苏省连云港和荷兰鹿特丹的“第二亚欧大陆桥”建成,并进一步加快了“丝绸之路”沿线铁路网络的扩展。2014年6月3日,时速为240公里/时的兰新铁路第二双线(新疆段)通车,奠定了“丝绸之路”进入“高铁时代”的基础。最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透露,“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总体规划正在推进,新疆将成为沿线发展走廊的核心区域,以开放更广泛的内部和开拓外部世界。基于目前的预估,中国高铁实验时速接近600公里/时,从技术角度来看,其有可能在24小时内穿越欧亚大陆。此外,还有连接亚洲东北部、南亚、中亚、中国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的国道。另外,其他线路也处于建设中,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高速公路,塔吉克斯坦-乌鲁木齐公路,巴基斯坦的喀喇昆仑公路正处于规划阶段。

2.铁路引领现代文明。铁路线路和相应的高速公路连接着不相连的城镇和大陆,此时新城市和新工厂出现并蓬勃发展。一个全天候的物流网络将要建立。欧亚大陆的新蓝图已经展开。

3.2013年9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这是在他访问哈萨克斯坦期间提出的;一个月后,习主席访问了东南亚,揭开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序幕,以加强与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和贸易往来。2015年3月23日,中国政府为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颁布了一项行动计划,指出“丝绸之路经济带”通过亚洲中部和西部连接中国与欧洲,“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连接中国与东南亚、非洲和欧洲。

4.从概念上讲,“丝绸之路经济带”本质上是一个始于中国并和欧洲连接的交通网络及贸易渠道,其沿北线向北延伸到俄罗斯和中亚,西至里海和黑海沿岸国家,南至南亚国家和欧洲,并延伸至北非。具体来说,该经济带贯穿30个国家,包括中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阿富汗、伊朗、叙利亚、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印度、巴基斯坦、土耳其和欧洲的几个国家。

5.“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一条黄金线,连接着许多具有政治信心、经济发达、资源丰富和强大国力的国家,这些国家包括世界10大经济体(除美国、日本和巴西之外)。“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GDP的55%,而这些国家的人口和已探明的资源储量分别占世界总人口和资源储量的70%和75%。拥有如此大的经济规模,再加上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经济发展速度,“丝绸之路经济带”很有可能成为全球化时代的经济动脉。

6.从合作框架的视角看,区域经济合作通常有三种形式,即区域经济合作论坛、区域贸易安排和次区域经济合作。首先,从区域经济合作论坛来看,上海合作组织多年来已经成熟。其次,对于次区域经济合作来说,其代表为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组织(CAREC),这是亚洲开发银行于2002年发起的具有重要意义的亚洲区域经济合作机制。

7.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有10个成员国,即中国、阿富汗、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蒙古、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巴基斯坦;交通、能源、贸易便利化和贸易政策是其四个重点合作领域;其没有像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之间那样达成区域贸易协定(RTA)。从这个角度来看,“丝绸之路经济带”不仅仅是道路连接的方式,机制连接也应该得到加强,以推动和保证所涉及国家的发展。

8.报告还提到从理念到行动的共同发展。在过去20年中,中国与欧洲和亚洲国家的关系发展迅速,古丝绸之路已经开始复兴,并且中国和其他国家之间的互利合作水平正以一种新形式创出新高。

9.中国价值观的发展机遇,不是在区域事务中寻求统治,并进行军事扩张,而是主张各国应共同发展,增进互信观念,巩固友谊,加强合作,促进共同繁荣,为所有国家的人民创造福祉。

10.2000年的接触史证明,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能够共享和平与共同发展,在团结信任、平等互利、互相包容、互相学习的原则上,只要加强合作,就能实现“共赢”。

11.“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目的是促进所涉及国家的安全、和平发展和稳定,这将带来各种利益。第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将提高区域安全水平。在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安全与稳定等关键问题上给予彼此坚定的支持,这是中国与中亚国家发展战略伙伴关系的实质所在。团结“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发展中国家,有助于消除“三股势力”、毒品走私和非法武装组织等跨境犯罪组织的滋生。目前,恐怖主义威胁存在于阿富汗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中东国家。一方面,随着美国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撤军,这些地区的安全前景充满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应该指出,历史上这些国家就开展贸易往来,这是该地区和平发展经济的良好文化基础。事实上,这一地区发生的冲突似乎是永无止境的,其被称为“千年战争”,这与基础设施条件差的种族和部落之间缺乏充分的沟通有关。“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无疑将把所有的欧亚大陆内陆国家都置于一个共同的贸易框架下,从而消除暴力和恐怖主义。第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将促进经济发展。2013年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据估计,2014~2018年,中国的进口额将达到10兆美元,海外直接投资额将超过5000亿美元。“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将为中东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并有助于中东国家和欧洲之间的经济联系。中国和俄罗斯将2020年双边贸易额的目标增加到2000亿美元,“丝绸之路经济带”为实现其目标起到关键推动作用。通过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倡议,中亚国家不仅有自己的海上出口,而且也融入全球金融和贸易体系中。对于中东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将进一步帮助它们进入中国的能源消费市场,考虑到美国致力于本地化的能源供应,这具有巨大意义。对于“一带一路”倡议沿线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它们可以从中国的经济成果中获得“积极影响”。第三,“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将促进所有参与国的稳定发展。中国和其他“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都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这些国家的战略目标是相同的,即确保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实现国家富强和振兴。所有国家都能以全面的方式,通过转化优势来加强务实合作,比如政治关系、区域经济互补性和经济互补性,融合务实合作及可持续发展的优势,以创造利益共同体,因此,良好的发展环境以及稳定的政治环境将带来预想的结果。

12.经济发展的新蓝图。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历史证明,海上力量决定一个国家的崛起和衰落。由于缺乏海上出口,中亚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处于落后地位。目前,这些国家的经济仍处于原始资本积累阶段。如果这些国家能够吸引外国投资,那么它们的经济发展水平将显著提高。从中亚的领土来看,中亚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基地和制造业中心。它的东部是亚太经济圈,其正经历着经济快速发展,而它的西部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尽管中亚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但该地区和它的东部及西部邻近地区之间仍然有相当大的经济差距。特别是该地区的矿产产品可以基本上满足所有制造业国家的需求,这些国家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值得称赞的是技术进步已经消除了该地区内陆国家的发展瓶颈,同时“丝绸之路经济带”将把该地区各国的地理性质变成独特优势。

13.“丝绸之路经济带”覆盖了近30亿人口,具有无与伦比的市场规模和增长潜力,并且国家之间在贸易和投资方面具有合作潜力。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推行,一个新的共同市场即将形成,其在此之后便会促进新一轮的经济增长。

14.中国是这五个中亚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1992年,中国与中亚地区的双边贸易总额仅为4.6亿美元,到2013年,其上升至502亿美元。与此同时,中国和中欧/东欧之间的双边贸易经历了快速增长。2000年,中国与中欧/东欧之间的贸易额为30亿美元,2015年,其达到562亿美元。

15.习近平主席于2014年6月5日在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的开幕式上提到构建“1+2+3”合作格局,我们也可以为中国-中亚“丝绸之路经济带”设想一个“1 + 2 + 3”的合作格局。这里的“1”是指自然资源合作,它通过深化石油、天然气和矿产的生产链合作,确保管道安全,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互利共赢的长期友好关系。“2”意味着加强重点发展项目和标志性创造就业计划的合作,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贸易投资便利化,实施有助于促进双边贸易和投资的计划。“3”是通过在核能、高新技术和新能源三大领域的突破,努力提升务实合作,从而走向全方位的经济合作。

16.报告还提到世界发展战略的新焦点。世界财富创造中心自2008年以来的GDP增长率越来越大。金融危机后,西方经济体的发展仍很低迷,2009~2013年,中国贡献了52%的GDP增长率。世界财富创造中心正在从欧洲和美国转移到亚洲。可以预见的是,在不久的将来,世界财富的创造将重点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展开,世界财富中心的转移将随全球战略格局的变化而变化。

17.说到世界经济中心向欧亚大陆的转移,美国主流战略家们认为中国的快速崛起打破了冷战后的国际格局和世界秩序的战略平衡。根据这一判断,美国成为第一个实施所谓“再平衡”战略的国家,其他西方国家紧随其后。对美国来说,“再平衡”一方面指的是“重返亚洲”,另一方面指的是建立重要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对于美国的忠实盟友日本来说,“再平衡”意味着加强其与美国的军事同盟,使其加入由美国主导的TPP并且与欧盟启动自由贸易区进行谈判。在欧洲,“再平衡”即通过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TIP)来建立一个欧洲-美国自由贸易区。在2013年10月,欧盟和加拿大签署了一项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这是欧盟首次与八国集团的成员签署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这是一个很好的表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领导人正在推动“再平衡”战略,这可能促使新的国际规则形成。与以前的规则相比,新规则将变得更严格、更统一、更普遍、更具体,而这些原则的非中立性也会变得更加隐蔽。

18.鉴于这种情况,“丝绸之路经济带”无疑将发挥重要作用,鼓励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中国、俄罗斯和印度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需要高水平的计划来“平衡”新贸易区,这项计划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同样,作为内陆经济体的代表,五个中亚国家需要并且应该处于贸易的中心地位,而不是被边缘化。类似地,中东国家需要在欧亚大陆有新方向。通过这一切,在全球经济变化的背景下,“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一个使欧亚国家获得最佳利益的战略计划。

19.报告又指出,要通过沟通与合作来克服困难。哈尔福德·麦金德(Halford Mackinder)所提的“心脏地带”学说的概念被其学生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进一步拓展。他认为,通过实施它们的具体战略,中亚成为世界强国争夺的地方。如何重新进行这些策略之间的平衡,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决策者和智囊团所面临的考验。

(1)美国的“新丝绸之路”计划。2011年7月,时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Clinton)在印度举行的第二次美国-印度战略对话中,首次表示美国的“新丝绸之路”计划有三个目标。第一,在美国军队撤出阿富汗后确保其安全;第二,发展区域框架,处理巴基斯坦-印度的关系,改善区域安全;第三,在区域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确保美国的影响力。美国的“新丝绸之路”计划以阿富汗为中心,旨在构建一个从欧亚大陆内陆通往印度洋的通道,其包括五个中亚国家及印度、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等国。该计划的提出者承认该计划将影响俄罗斯、伊朗和中国的利益。在合作领域,美国的“新丝绸之路”计划强调,一方面,促进区域自由贸易和贸易便利化,包括降低贸易壁垒,提高贸易管制,简化海关手续以及协调政策等;另一方面,强调能源管道和基础设施的发展建设,包括油气管网、道路、桥梁、电力、铁路等的建设。需要指出的是,美国的“新丝绸之路”计划并不是美国的核心利益。希拉里·克林顿任期结束后,美国战略对话表明该计划在美国的重要性已经降低。

(2)俄罗斯的“欧亚经济一体化”。2014年5月29日,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签署《欧亚经济联盟条约》,宣布欧亚经济联盟于2015年1月5日正式生效,该联盟将促进三国间商品、服务、资本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该联盟的最终目标是形成一个覆盖1.7亿人口的一体化经济空间。这标志着这三个国家发起的欧亚经济一体化项目取得重大进展。俄罗斯希望通过更紧密的经贸关系,使得独联体国家间实现经济一体化。目前,欧亚经济联盟在贸易和关税合作、货币金融合作和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方面已经取得显著进展。在货币与金融合作中,欧亚经济联盟的五个成员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与观察员国亚美尼亚在2009年6月9日签署了《反危机基金条约》(ACF)。该条约的目的是帮助成员国应对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确保金融和经济的长期稳定,促进成员国间的经济一体化。ACF的资金归成员国所有,但其管理由欧亚开发银行(EDB)负责。目前,ACF的资金总规模为85.13亿美元,其中俄罗斯出资75亿美元,哈萨克斯坦出资10亿美元,白俄罗斯出资1000万美元,亚美尼亚、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各出资100万美元。俄罗斯在ACF中的出资占比大致与其GDP在全部成员国GDP总和中的占比相当,这也体现了俄罗斯的主导性。

(3)欧盟主导的合作与援助。在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之后,欧盟就开始了对中东欧及中亚国家的经济与技术援助。这些援助旨在提升相关地区国家的民主、人权水平,遏制腐败,实现良治,主要集中于为政府部门培训、文职部门规章条款建立、地方政府建设、财政与预算制度改革、卫生部门职能建设和卫生保健系统改革、司法系统改革等方面提供资金及技术援助。这种努力持续至今。例如,欧盟与中亚国家于2013年举行的部长级会议上,宣布它将在2014~2020年为中亚国家提供10亿欧元的发展援助,支持该地区实现可持续的自然资源管理、社会经济发展与区域安全等目标。欧洲委员会宣布,未来七年的重点合作领域将是治理、包容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主要针对最贫困和最脆弱的国家。事实上,欧盟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地区的利益固然重要,但也并未到生死攸关的地步。在经济合作方面,欧盟过于强调对政府、制度等上层建筑的投入,强调其与欧盟自身模式和标准的近似,而相对忽视了对基本民生、基础设施与经贸往来等更加“普世”的关切,这使欧盟与中亚等地区的结构性的相互依赖程度不够高。

除了上述由大国主导的亚洲内陆策略以外,这一地区的国家也有自己的战略计划,如主要由哈萨克斯坦主张的“丝绸之风”计划以及由土耳其发起的“现代丝绸之路”计划(也被称为“中东走廊”)。

(4)哈萨克斯坦和其他周边国家发起跨欧亚运输计划。以铁路运输为基础的“丝绸之风”计划旨在建立一个连接亚洲与欧洲的多式联运集装箱运输系统。该系统最初是在“欧洲-高加索-亚洲运输走廊(TRACECA)”的框架下由阿塞拜疆和土耳其提议的,2012年,哈萨克斯坦和格鲁吉亚已经参与到本计划的实施阶段。2012年11月,TRACECA的成员国在摩尔多瓦举行常务秘书处会议,计划于2025年完成“丝绸之风”计划。2014年5月22日,第九届过境运输潜力国际会议“跨欧亚—2014”在哈萨克斯坦的阿斯塔纳举行,会上拟签署哈萨克斯坦、土耳其、阿塞拜疆、格鲁吉亚政府间发运中国-哈萨克斯坦-里海-高加索-土耳其-欧洲线路集装箱列车的“丝绸之风”计划政府间协议。至于欧亚大陆的公路网络,哈萨克斯坦已经提出实行“西欧-中国西部交通走廊”计划。确切地说是“西欧-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中国西部”交通走廊,该走廊是一条长达8998公里的道路,其中有3000公里在哈萨克斯坦境内,其将途经中哈俄三国的十多个城市。货物将通过霍尔果斯口岸进入哈萨克斯坦境内,并经阿拉木图、塔拉兹和希姆肯特到达俄罗斯伏尔加河流域的萨马拉,再经欧洲公路网转运至西欧各国。这一交通走廊将缩短欧亚大陆间的运输周期,预计可将海路运输的45天缩减为公路运输的11天。

(5)“现代丝绸之路”计划是由土耳其和其他国家发起的。第三届里海论坛于2013年12月5日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举行,在那里土耳其和阿塞拜疆宣布了该计划。基于“丝绸之风”计划,“现代丝绸之路”是一个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路线的策略,主要包括围绕里海地区的“新全球能源中心”建立能源传输网络以及巴库-第比利斯-卡尔斯铁路线和阿塞拜疆阿拉特国际港口项目。该项目计划于2015年开始,使中国至欧洲的运输时间从经苏伊士运河的为期45天的海运缩短至为期12天的陆运。因此,在5~6年的时间内,中国与欧盟的贸易量预计将翻一番。

20.综观该地区已有的主要大国的合作设想与方案,基础设施建设是其共同因素,这是该地区发展的瓶颈所在。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些方案之间的差异性或有待弥合的“鸿沟”更加明显。首先,从地区权力博弈来看,俄罗斯与美国和欧盟之间存在一定强度的紧张关系。在乌克兰危机和能源等许多方面,俄罗斯、美国和欧盟之间的争端不能在短期内得到解决。其次,从基础设施布局来看,各国意图差异明显。美国方案更强调中亚与南亚之间的南北沟通,俄罗斯强调中亚地区与其本国的经济一体化,欧盟希望由里海出发经土耳其、中东欧与西欧连通,日本则致力于推动中亚的开放地区主义,搞跨区域合作。最后,从合作机制来看,其已经呈现碎片化和重叠化的趋势。双边与多边机制共存,正式与非正式合作并举,覆盖面大和覆盖面小的机制相互重叠,使地区合作的路径变得晦暗不明。

21.通过总结“丝绸之路经济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组的所有数据和资料,中国人民大学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对中亚国家是有益的。自国家转型的20多年以来,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这些国家也都面临着许多困难。例如,一些内陆国家没有海上港口,一些国家的国家资源有限(这使其经济发展非常困难),一些国家处于严峻的安全形势下,这都阻碍着各国的经济发展,削弱了其维持社会稳定的能力。“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道路连接、贸易畅通以及货币交易可以为中亚国家推进国家建设以及加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提供重要支持。粗略地说,促使中亚国家获益的措施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油气管道、电网等建设),多元化能源出口路线,丰富国内商品市场,扩大对外贸易额,获得海上港口以更容易融入全球经济,获得改善国内投资环境的权力,这些支持都有利于增加对外投资,促进与外界的联系(特别是与中国和欧洲国家的联系)。

22.中东国家也受益于中国的项目。2010年启动的中国与海湾合作委员会(GCC)国家间的战略对话是探讨如何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有效平台。伊朗还希望,在项目推进后,向西延伸陆上“丝绸之路”,这将使伊朗成为中国最重要的能源出口国。目前,油气管道从伊朗延伸至巴基斯坦;未来,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框架下,双方通过谈判可以共建通往中国的能源管道。

23.此外,中东欧国家对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持积极态度。中国与中东欧国家间的运输、能源合作倡议表明,这些地区也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学者认为,波兰的合作重点应该放在中国西部,例如,兰州新区应该是与波兰进行经济合作的桥头堡。

24.毫无疑问,“丝绸之路经济带”项目正受到来自外部力量的压力。一些国际媒体和专家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一个“零和游戏”,是大国博弈的共同利益建设,是该地区“貌合神离”的国家合作。在国际舆论和氛围中,这样的煽动和误解阻碍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也影响着该地区各国间的相互信任。

25.然而,作为一个整体,一方面,该地区的国家理解并赞同这一举措,而不是怀疑或反对它,这一倡议为促进和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国际基础;另一方面,该地区潜在的合作伙伴存在的主要担忧是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具体措施的认识不足以及这些国家对这些具体措施的实施没有信心。中国只有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通过合作机制和项目创新尽快实现该倡议,并且提出一个能够产生多赢结果的发展议程,才能增强信心,打消疑虑,使人民统一起来。

26.与其他大国的“中心地带”战略相比,“丝绸之路经济带”在国家需求的基础上,不仅主张地缘政治战略,而且也旨在实现互利共赢的结果。这是一个长期且具有更高价值追求的计划。它有以下三个特点。首先,“丝绸之路经济带”具有互惠互利和相互共赢的特点。其旨在增进欧亚大陆人民间的友谊,扩大交流以及共同探索地区的长期发展。其次,“丝绸之路经济带”具有更大范围和更强的包容性。其在欧亚大陆直接连接30多个国家,并且重点关注“五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建设,而不是一个狭隘的“自由贸易区”。无论在地理范围还是在内涵上,它都比其他计划更广泛,也更具包容性。其不局限、不排斥且同步推进该地区其他国家的计划。最后,“丝绸之路经济带”具有内容丰富、时间跨度长的特点。其基础在于使该地区民心相通。在这样的基础上,其促进了经济、贸易、科技、文化、能源、交通、教育、安全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它不局限于某些领域。相反,其是一个综合性的计划,号召国家间的永久性参与。

27.该报告最后提到中国内部的重新协调。在介绍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概念之后,中国中央政府批准了许多项目,包括协调其他主要战略的计划。2014年6月11日,为创建长江经济带,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建设了一条综合性的立体交通走廊,还建议该走廊应与“丝绸之路经济带”进行战略互动,其目的是创建一条新经济带和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开放合作平台。

28.然而,中国中央政府还没有公布涉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内范围。具体哪些省份会被覆盖?一些省份的政府将“丝绸之路经济带”视为一个加快自己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实现其行政目标的重要机遇。

29.通过研究各省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声明发现,“丝绸之路经济带”有三种组合类型。第一类省份将“丝绸之路经济带”作为主要路线,来实施对外开放,开展与整体计划和项目相联系的地方计划和项目,如陕西、新疆、甘肃和宁夏。第二类省份将“丝绸之路经济带”融入现有的地方发展计划中,目的是充分利用不同发展计划的全面合作作用,如重庆、青海、云南、四川、山西、浙江、江苏、山东和湖北。第三类省份将“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具体项目和具体发展方向连接。

30.上述省份的经济规模不相同,其中积极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各省份,虽经济薄弱,但潜力巨大。17个省份在其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丝绸之路经济带”,具有最强意图的第一类省份的GDP占所有省份GDP的5.5%;8个省份应邀参加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举办的研讨会和外交事务,这些省份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参与率仅为14.2%,而那17个省份的参与率为55.9%。

31.就中国各省对对外贸易的依存度而言,只有福建、江苏和浙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45.34%);其他所有省份都远远低于这个平均水平,例如陕西这样的第一类省份对对外贸易的依赖度为7.79%,甘肃为9.94%,宁夏为7.68%,新疆略高一点,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中国西北部省份青海对对外贸易的依赖度为4.13%。关于投资,无论内陆省份还是沿海省份,大多数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省份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对于外国投资,只有江苏、浙江、山东和福建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对于“外向型”投资,只有江苏、浙江和山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因此,这些省份渴望抓住“丝绸之路经济带”带来的众多发展机遇,它们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和内在动力。这些都构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国内动力。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