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泡沫游戏
在线阅读 收藏

2014年,一首叫作《泡沫》的歌曲不仅火了一个歌手,中国股市也是从那时起就像打了鸡血,忽忽悠悠地冲了起来。上证综指从2014年6月10日的2052点不带歇脚地一口气涨到2015年6月10日的5106点,两市成交额从1600亿元飙到2万亿元。

吴晓波在他《疯了》的文章中说:“中国目前的资本市场正处在一个非理性繁荣的抛物线通道中。这应该是近十年来最大的一次资本泡沫运动,所有试图置身其外的人,都不出意外地将成为受伤者。很多人都在猜测它的拐点什么时候到来,而更多的人则被这条抛物线刺激得尖叫和奋不顾身地投入其中。”

其实,股市投资人都是在猜测他人决策的过程中做出选择,而在信息不充分的状态下,多数人会放弃利益最大化,主动选择利益最优化。所以,牛市的启动通常不是绩优股领涨,而是在“异类股”飞涨之后跟进。此外,在股市整体估值水平上升之时,投资人又会自发地流向一个又一个“价值洼地”,从而驱动不同板块轮番上升,以实现均衡价格。

在这种相互猜测的行为中,市场会在某一阶段形成“共识”:或者群体看空而驱动股市狂跌,或者群体看多而驱动股市疯涨。此时的理性决策者往往由于不够“疯狂”而踏空,直到“远离泡沫”的机会损失达到忍无可忍之时他们也选择了“疯狂”,股市进入“非理性繁荣”也就是“泡沫”阶段。

任何一个股市,总是会不断出现泡沫的产生和破灭,因为投资人相互猜测的行为永远会产生不同的想法。英国数学家贝叶斯很早就提出“贝叶斯信念”,股市投资人的“知道”其一是自己知道什么,其二要猜测别人知道什么,其三还要猜测别人知道自己知道什么。在这样的“贝叶斯信念”中,市场投资人的“知道”永远具有相对性:人们都知道股市泡沫迟早破灭,却都不想放弃泡沫升腾的快感,所以随时准备在泡沫破灭时跑得比别人更快。吴晓波说:“我们在急切地寻找下一个暴风科技到来的同时,更担心真正的暴风雨越来越近。”人这种动物只有在玩儿的时候才会主动承担风险,而玩有风险的游戏才会让人性的本能缺陷暴露无遗。股市泡沫何时破灭的问题永远是一个博弈论的“贝叶斯信念”,即使曾被捧为美国英雄的格林斯潘也为担任美联储主席时未能戳穿当时的网络泡沫而承受了巨大压力。他在2002年8月的一次演讲中为自己辩护说:“要想明确判断一个泡沫是很困难的,除非它用破灭证明了自己的存在。”

苏格兰诗人、记者和歌词作家查尔斯·麦基的《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全民疯狂》,被称为描写人类社会群体迷失现象的经典之作。书中除了对1636年荷兰的“郁金香疯狂”、1720年英国的“南海泡沫”和1720年法国的“密西西比阴谋”这三次金融投机狂潮的故事作出了生动翔实的记述外,还收集了大量从圣物崇拜、先知预言、炼金术、占卜术、催眠术士、“巫女”迫害、凶宅传言,直到十字军东征这类群众性癫狂从幻想走向幻灭的历史故事。在他看来,泡沫本质上是贪婪与梦想的综合体。“每一个大泡沫运动,要么成为一个更大的泡沫或衍变成若干个泡沫组合,要么沉淀为社会、经济转型的动力,要么直接冲向破灭的悲剧。”

最近有个段子,说当泡沫来临时,存在两种人:一种人不断地指责这是泡沫;另一种人坚决参与泡沫,享受泡沫。前者越来越聪明,后者越来越有钱。

多么希望自己既越来越聪明又越来越有钱,那让其他人怎么活呢?——该吃药了。

2015年6月18日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