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蓝天下的制造业
在线阅读 收藏

“十一”长假的最后三天,大多数出门度假的人都陷入了纠结。一是假期即将结束不得不拔脚返程,二是北京的严重雾霾实在是让人望而却步,这让跋山涉水甚至跨境吸了几天新鲜空气的人情何以堪。虽然造成雾霾的原因很多,但周边工厂加班加点赶工是小祝听到最多的理由。难道制造业和蓝天真的不能共存吗?

2010年制造业工业废水排放量占全部工业排放量的83.4%,二氧化硫排放量占全部工业排放量的44.6%、烟尘排放量占全部工业排放量的59.9%、工业粉尘排放量占全部工业排放量的93.8%。虽然是历史数据,但从工厂停产对空气治理的效果来看,该比重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从这一点来看,制造业的确是造成我国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陷入要GDP还是要蓝天的两难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德国。同为制造业大国、工业品出口大国,那边空气倒是清新透亮多了。其实,德国的环境亦曾受过工业污染的“伤害”,作为重点工业区的鲁尔区,其污染一度危及居民生命,后来通过提高技术水平和推广新能源,污染程度大为减轻,自1990年起有害物的排放减少了60%以上。可见,蓝天与制造业并不是不可并存的,鉴于我们对蓝天的渴望程度,结合我国现阶段制造业的发展特点,目前我国已经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善了。

首先,加速制造业产业升级,促进高技术、清洁型产业快速发展。从制造业各行业的废水、废气排放强度(单位产出的排污量)来看,纺织业、造纸印刷业、石油加工业、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污染排放强度的历年均值明显高于制造业其他行业,属于高污染密集度行业。相反,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业等的污染排放强度的历年均值明显低于制造业其他行业,属于低污染密集度行业,且这些行业具有明显的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特征。制造业产业升级的方向就是要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转变,所以随着制造业升级速度加快,其污染排放必定会不断下降。

其次,积极发展清洁技术,实行绿色制造。德国治理污染的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大力发展环保技术,通过新技术应用、新能源开发、废物再利用、资源再造等措施降低能耗、提高生产效率、优化利用资源。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加大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工艺和装备的研发力度,加快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积极推行低碳化、循环化和集约化,提高制造业资源利用效率;强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努力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绿色制造既是未来制造业发展的动力来源,也是实现蓝天白云的重要支撑。

再次,逐步完善碳交易市场体系。2005年签订的《京都议定书》促进了世界碳交易市场发展,也带动了发展中国家探索利用市场机制进行减排的行动。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每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要比2005年下降40%~45%,2017年将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如果能够顺利推进,制造业的污染将会大幅降低。

有了以上三点作保障,相信蓝天下的制造业将会迎来更加勃勃的生机。

2015年10月15日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