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红与灰
在线阅读 收藏

正逢丙申年第一期,这里先给您拜个晚年,祝各位在今年吉星高照、幸福围绕、事业节节高。

按照过年胖三斤的节奏,小祝也嗨皮地过完了春节长假。不过纵观海外,这段时间的情绪可不怎么高。德银巨亏68亿,耶伦证词鸽派程度不及市场预期,朝鲜发射卫星,沙特派兵进入叙利亚,全球股市等风险资产下跌,黄金、国债等避险资产上升。在度过了“春晚红”的七天之后,海外的各种风险又把我们拉回了“现实灰”。

你看,还是不看,全球经济前景都是黯淡。短期来看,货币宽松效果下降、结构性改革迟缓、去杠杆压力增加。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刺激措施无一不是货币放水,缺少结构性改革。货币放水表面上可以暂时避免衰退,但量太大就会延缓出清,就像一个靠着止疼药维持的病人,加重了药物的剂量充其量只是让他看起来多精神两天,而且容易产生依赖,正如去年年底之后全球市场所经历的对于货币政策转向担忧和央行重新释放宽松预期那样(欧洲央行宽松低于预期,美联储加息,中国降准预期未兑现,以及随后产生的宽松政策转向担忧导致全球市场大跌,直到央行相继发声,释放宽松信号,风险偏好才有所修复)。

长期来看,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各种传统的增长模式相继走到极致(欧美的货币宽松模式、中国的投资增长模式),全球面临严峻的结构性矛盾。杠杆在长期低利率环境下被过度积累,德银巨亏或只是冰山一角,经历过雷曼的教训,我们猜测这可能只是开始。

相对于全球范围内结构性改革缺失的灰,我国正在稳步推进的供给侧改革无疑增添了一抹红色。

长假最后一天(2月13日),财新网发布了对央行行长周小川的专访。周行长在这个时点通过一家财经媒体长篇地阐述自己的想法,绝不仅是“人民币不具有贬值基础”这么简单。从历史经验来看,成功的结构性改革大多配套中性或偏紧的货币政策,因为货币紧缩短期压缩需求,长期减少无效供给,有利于市场出清。

从周行长专访的表述来看,2008年以后的量化宽松带来了资产泡沫和调整压力,而调整总是痛苦的,周行长从措辞上似乎已经对此做好了准备,给市场传达的信息就是对货币政策不要期望太多,未来将整体中性,不会主动放水和扩张资产负债表。

关于这一点,央行在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也给出了态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短期可能会加大经济下行压力”,“但也应看到,若过度依靠刺激需求以及基建和房地产投资会进一步推升债务和杠杆水平。因此,还须通过供给改革来释放有效需求”。

其实我们可以从日本经济“失去的20年”中得到启示。政府通过无穷无尽的刺激保护旧有体系,砍断了自由市场体系中“看不见的手”,从未想过组织经济实现本身的平衡,进而从废墟中生发出更好的体系,于是创新与变革一片灰暗。庆幸的是,我们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推出了供给侧改革。而这轮改革是否能为中国经济带来红火的未来,就要看政府面对阵痛的勇气和决心了。

2016年2月18日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