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穷人难养老
在线阅读 收藏

上一次小高跟大家谈了富人养老的问题,总结起来其实就是一句话,一大波有健康、有活力、有知识、有经济能力的老人即将来袭,快点准备好高端养老伺候着,谁能抓住这群人的物质与精神需求,谁就能在这个朝阳的银发产业中占得先机。

按照约定,这期我们来谈谈不那么令人高兴的穷人养老问题,确切地说,是穷人当中的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2015年我国首次统一提高全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而且一口气增加了27.3%!听起来多么振奋,可实际是,全国的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从原来的55元,增加到了70元。对于农村老人而言,个人缴费储蓄的部分很少,有很多农村老人之前没有参保意识,还有很多农村老人在当农民工期间四处奔波、断保退保大有人在;政府补贴的部分就更少了,而且越是贫穷的地方越没有钱来补贴给农村老人。于是,很多农村老人就是靠这每月70元来维持生活。

70元,可能只是城市人的一顿饭钱,显然无法覆盖农村老人每月的生活开支。农村老年人生活来源目前大多来自家庭其他成员供养以及自身的劳动收入。我们先来看家庭养老,这是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养老的基本模式。“养儿防老”,然而,生育率下降减少了家庭对养老的支持来源,尤其是独生子女的父母养老异常困难。传统观念弱化以及家庭责任转移令农村老人生活压力增加,农民工外出打工,转由留守老人负担家庭责任,特别是在照料孙辈上投入大量精力,这令农村老人生活负担加重。而且,一些青年夫妇较重视子女的教育和成长问题,有限的时间、精力和财力都向子女倾斜,产生了“重幼轻老”现象,农村老人得到的财力支持日益下降。

不得已,大量农村老人还得依靠自身劳动收入来养老。《2014中国农村养老现状国情报告》显示,54.6%的农村老人还在从事职业性劳动。目前我国真实的状况,就是60岁左右的老人仍然是农村生产活动的主要劳动力。这一代老年人经历过三年困难时期、挨过饿,也经历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感受过粮食的富足,他们文化水平低,一辈子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劳作,靠手中的锄头吃饭,土地是他们最大的依赖。很多老人,只要还能下地,都仍在做着沉重的农活。尤其是一些农村高龄空巢老人或鳏寡孤独老人,受子女外出务工、家庭拮据等影响,高龄务农,“老无所养”问题突出。而且,更可悲的是,农村老人一大把年纪“老而自养”换来的收入往往仅能维持生活,简单的看病、吃药还能勉强,但一旦碰到大病、重病,基本上都无钱医治。听说过无数这样的例子,患病老人害怕拖累子女悄然自杀、患病老人子女无力承担医药费而选择放弃治疗等。“扛”,是中国农村老人面对疾病的最大“法宝”,而若他们患上重病,基本就是宣告生命终结。

面朝黄土背朝天,曾经并正在养活13亿人口泱泱大国的中国农村老人却落得“自生自灭”的下场,不得不令人唏嘘。2013年,我国农村老龄人口1.05亿,2015年我国财政支出17.6万亿元,即使给每个农村老人发放500元基础养老金,也仅有500亿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也不足3%。除了把养老的责任推向社会,国家的转移支付如果能再向农村老年人口倾斜一些,社会的不平等也许就能大为好转。

2016年6月23日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