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指数的背后
在线阅读 收藏

上周统计局发布了2016年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显示,CPI环比上涨0.7%,同比上涨1.9%;PPI环比上涨0.5%,同比上涨0.1%。市场上不少分析称CPI超预期,PPI由负转正,通缩风险化解,经济企稳。小祝对别家的分析不做评论,只试着用一些数据上的逻辑和可能并不成熟的见解,为各位解密物价指数背后的真相。

首先是CPI。9月份CPI环比、同比均较8月扩大0.6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3.2%,涨幅比上月扩大0.9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上涨1.6%,涨幅比上个月扩大0.2个百分点。所以结构上主要是由食品价格带动的,再细分就是食品中的鲜菜和鲜果涨幅较大。一是部分地区处于蔬菜换茬期,加之受台风等恶劣天气影响,鲜菜价格环比上涨10.7%;二是天气转凉,部分瓜果逐渐下市,鲜果价格环比上涨5.2%。除了食品价格涨幅明显外,去年同期基数回落也成为CPI上涨的原因之一。

自今年6月份开始,我国CPI同比涨幅就逐月下降,维持在“1时代”。要说最近什么价格涨得最快,非房价莫属。但在CPI的解读中,买房算投资,租房才算消费。不过,从去年到现在房租好像也涨了不少嘛,怎么CPI还不到2%?问题出在权重上,为了直观,我们来和美国做个对比。美国CPI构成第一大项是居住,占比42.69%,其次是食品和饮料、交通运输;我国CPI构成第一大项是食品,占比约34%(测算),其次是娱教文化用品及服务,第三才是居住。有趣的是,2009年中国的房价开始暴涨,可是CPI构成里面,居住的权重不仅没有上调,还出现下降,令人不解。我们都知道,货币量对物价的影响很大,但是2009年之后,我国M1和M2的增速跟CPI的关系不是很紧密,甚至出现了背离。

然后是PPI。9月PPI环比较8月扩大0.3个百分点,结束了同比连续54个月下降的态势,自2012年3月以来首次由负转正。从大类行业看,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领域价格的上涨是影响PPI同比转正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钢铁煤炭价格看国内,石油价格看国外,那国内发生了什么呢?去产能。产能短期内大幅波动,同时带动价格波动,但是这个价格不是市场形成的。举个例子,由于实施276天限产,目前动力煤合约价格已经超过550元。

除此之外,再看看9月的外贸数据,当前我国贸易情况再度恶化,出口增速大幅下滑至-10%,进口增速由正转负,贸易顺差受出口的拖累而大幅收窄。出口的大幅下跌不仅有高基数的原因,外需也确实有所弱化。当前全球经济面临较多不确定性,美国大选、英国退欧、欧洲银行业危机、意大利公投这“四大风险点”在近期不断发酵,美联储年底大概率的加息也可能引起经济震荡,短期贸易情况可能难有明显好转。所以回过头看,这样的PPI由负转正好像无法成为通缩风险化解、经济企稳的证据。

经济是个系统,不能光看表象,不能某个指标上去了就开始乐观,要看背后的逻辑。也许有人说我悲观,但谨慎点总比盲目乐观强,小心驶得万年船。

2016年10月20日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