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机器与人的世界
在线阅读 收藏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工业机器人供应量的增速达到17%。机器人使用密度为每万人49个,产值规模达到16.4亿元,2016年需求量为6.5万台,市场占比提高至15%,产值增速达55%。根据《中国制造2025》的规划,2020年、2025年和2030年三个时间节点国内工业机器人销量的目标,分别是15万台、26万台和40万台。

自物种产生之日起,人类始终有着万种恐惧,今天又多了一种:机器人。

牛津大学的一项预测称未来20年内,美国约47%的工作岗位有被机器人取代的风险。而“世界工厂”中国面临自动化“高度风险”的工作岗位比例为77%——细思甚恐。

其实机器人自二战以后就发明了。但到现在机器人普及率只有10%。美、德、日、韩是工业机器人大国,而它们的就业情况在发达国家中是最好的。2015年,全球制造业机器人平均密度为69台/万人,韩国高达531台/万人,日本与德国则仅次于韩国分别为305台/万人和301台/万人。

当然也有研究认为,提高就业率和提高机器人普及率是并行不悖的。2005年以来,中国工业机器人的销售量年增速保持在25%,同期中国对工人的需求一直很紧迫。使用机器人,是为了和机器人合作。人有更好的计划和感知环境的能力,比机器人更为灵活,所以我们需要人和机器人互动,发挥各自所长。

由于阿尔法狗和其他人工智能项目的出色表现,很多人又开始恐惧智能机器人替代白领的可能性。2016年5月,美国百大律师事务所之一、拥有约900名律师的Baker & Hostetler宣布启用机器人协助处理企业破产相关事务。这家律所启用的AI机器人Ross能阅读现有法律及文献,从中得出结论,解答特定案例的问题,能够给那些使用自然语言提问的人提供指导。日本寿险巨头Fukoku Mutual Life Insurance计划于2017年1月引入人工智能系统,以提高操作效率,为此将裁减近30%的保险理赔评估部门员工。

200多年前,在刚发明蒸汽机和纺织机的英国,大批工人抱怨机器挤占了生路,于是加入卢德运动去捣毁机器。后来这样的想法叫“卢德谬误”:在生产中应用节省人力的技术会导致失业。与卢德谬误正相反,福特汽车公司一方面用流水线生产出更多汽车,一方面付给工人高工资以购买汽车(高工资换取的是高标准的劳动)。这也是典型的现代经济:自动化技术应用导致价格下降、需求上涨和就业增加。当然,200年来的经验未必能适用于21世纪的人工智能运动。但我们仍然可以期望机器人在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改善劳动安全状况时,也可以创造出更多高智力要求和高标准的工作岗位。传统岗位的确被大量替代,但新岗位之多,补充上来绰绰有余。何况不是每个岗位都需要机器人来提高效率。未来那些对效率敏感的工作岗位将会被机器人替代,对效率要求不高和有创造力需求的工作将依然由人来做。

机器人包揽一些标准化操作的同时,也减弱了社会对简单产品和低级服务的需求。机器人实际上是不断解放着人类,让我们把天赋智力在更自由的层面更加富于效率地发挥。当流水线上的家具很容易就买得起时,付给木匠的钱比以前却多多了。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如果你能提供些并非千篇一律的高级玩意儿,2017年你仍然可以愉快地上班。

2017年1月5日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