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重塑印度在中亚的参与:从象征到实质
在线阅读 收藏

原文标题:Resetting India’s Engagement in Central Asia:From Symbols to Substance

文章框架:2015年7月,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先后访问了5个中亚共和国,随后到达俄罗斯乌法出席上海合作组织(SCO)峰会、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峰会以及欧亚经济联盟(EEU)的非正式会议;作为上海合作组织的“新成员”,印度在寻求与欧亚经济联盟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同时,也有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一个公正的第三载体;上海合作组织乌法峰会通过了接受巴基斯坦和印度成为正式成员国的决议,这是印度作为一个地区和全球大国的一次新亮相;作为唯一一个即将成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的民主国家,印度的加入可以消除上海合作组织的“反西方”形象,或者成为中国的外交政策工具;2004年,上海合作组织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建立了地区反恐怖机构执行委员会(RATS),以分享有关伊斯兰跨境恐怖活动的情报;2016年上海合作组织塔什干峰会上印度和巴基斯坦签署了加入上海合作组织义务的备忘录;由于缺乏成为保护伞的手段、能力和共识,引用印度毛派的话说,上海合作组织现在正在“两条腿走路”(意指俄罗斯和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可以为巴基斯坦提供一个额外的外交论坛,尽管莫迪政府与前几任政府类似,但迄今为止,它更加倾向于通过直接的双边渠道和巴基斯坦对话。

观点摘要:

1.2015年7月,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先后访问了5个中亚共和国,随后到达俄罗斯乌法出席上海合作组织(SCO)峰会、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峰会以及欧亚经济联盟(EEU)的非正式会议,为新阶段印度在该地区的全面参与做出了保证。在数十年的不作为和惰性之后,印度在中亚地区的角色重新发挥了作用,其间穿插着善意和热忱。由于缺乏与中亚的物理联系和运输联系,印度正在开发可通过伊朗和阿富汗访问中亚的替代渠道。印度显而易见的目标是扩大其经济活动,特别是与中亚的贸易,但也有必要提升印度的能源安全和战略地位。印度正在以邻国、地区大国和全球参与者的身份,在中国的经济进入新常态,俄罗斯的地缘政治主导地位以及西方影响力和可信度下降的过程中,发挥其在中亚地区的战略作用。

2.虽然印度是“大器晚成者”,但印度的优势在于在该地区发挥其软实力并树立中立但有利的形象以加强在以下领域的双边关系:信息技术、知识迁移、企业发展、创新、医药卫生、文化旅游、交通互联互通、能源安全、战略合作等。印度希望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战略参与者的努力取决于它能否与中亚共和国建立紧密的战略双边伙伴关系,能否通过与俄罗斯的紧密关系加强双边安全合作,并与中国在中亚的基础设施发展倡议加强合作。印度也需要加强其对巴基斯坦的关注。作为上海合作组织的“新成员”,印度在寻求与欧亚经济联盟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同时,也有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一个公正的第三载体。印度可以通过此举巩固其作为一种规范性力量的地位,使其能够在能源和运输基础设施以及促进安全安排方面进行必要的技术和金融投资,推动规范和国际治理机制的转变,增强其在全球舞台上的地位。

3.2015年7月,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访问所有5个中亚共和国,这是一个决定性的转变,从“陈词滥调”的历史联系和友好关系转变为印度与该地区新的经济和战略合作。这是印度总理在P.V.纳拉辛哈·拉奥(P.V.Narasimha Rao)总理于1993年和1995年对中亚共和国进行友好访问之后进行的首次全面访问。莫迪在此次为期6天的访问之后,到达俄罗斯乌法参加了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以及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上海合作组织乌法峰会通过了接受巴基斯坦和印度成为该组织正式成员国的决议,这是印度作为一个地区和全球大国的一次新亮相,国际媒体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德国之声”指出,此次访问是印度与该地区关系的新篇章,而《每日电讯报》则将其描述为挑战中国的主导地位。莫迪的中亚任务是实现重要的突破。这种突破使印度在中亚的政治版图上更加引人注目。这次访问的第一个主要目标是采取具体步骤加强经济和贸易联系,重点强调能源和交通互联互通。第二个主要目标是通过建立更紧密的双边关系以及多边伙伴关系加强和深化印度与中亚地区的战略接触,促进阿富汗的稳定和发展。此次访问的两个关键过程为印度全面参与的前景提供了支持。首先,取消对伊朗的国际经济制裁,伊朗是印度发起的通过印度建造恰巴哈尔港以与中亚各国建立联系的主要渠道。其次,在乌法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宣布启动接纳印度、巴基斯坦加入上海合作组织的程序,并且莫迪出席了欧亚经济联盟非正式会议,这奠定了其欧亚大陆坚定参与者的地位。

4.作为唯一一个即将成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的民主国家,印度的加入可以消除上海合作组织的“反西方”形象,或者成为中国的外交政策工具。1996年,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共同创建了“上海五国”会晤机制,这是一种保护中国西部边境和促进该地区边境安全的“工具”——它打击了中国所谓的“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三股势力’”。在乌兹别克斯坦加入“上海五国”会晤机制之后,该组织更名为上海合作组织,继续扩大其作用、成员范围以及目标。2005年,印度寻求在俄罗斯的帮助下加入上海合作组织,然而2006年,巴基斯坦则在中国的鼓励下申请加入上海合作组织。尽管俄罗斯积极推动印度加入上海合作组织,但随后的讨论让印度和巴基斯坦达成共识。

5.从阿富汗撤出的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部队也向上海合作组织施压,要求其扩大“安全保护伞”。与一些称上海合作组织是“远东版北约”的描述相反,中国反对上海合作组织在该地区进行任何可能的军事行动。2004年,上海合作组织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建立了地区反恐怖机构执行委员会(RATS),以分享有关伊斯兰跨境恐怖活动的情报。地区反恐怖机构执行委员会还寻求在该区域进行安全合作,打击毒品贩运和恐怖主义。然而,成员国之间缺乏信任,对恐怖主义模糊且政治化的定义,以及成员国对不同议程的追求都限制了通过地区反恐怖机构执行委员会进行多边安全合作的进程。

6.2016年上海合作组织塔什干峰会上印度、巴基斯坦签署了加入上海合作组织义务的备忘录。随着印度和巴基斯坦成为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员国,上海合作组织的重点可能会转向地区安全问题,特别是在稳定阿富汗问题,以及应对“伊斯兰国”对该地区的威胁上。俄罗斯和中国被称为“教父”,在上海合作组织内部保持战略平衡的同时追求各自的利益,如果上海合作组织将成为一个可行的战略合作框架,那么印度需要明确表明其优先事项。

7.目前,俄罗斯领导的集体安全条约组织(CSTO)是该地区唯一一个表面上的“安全提供者”,它的使命是授权在其成员国领土内部署快速反应部队,以应对任何外部或内部威胁。尽管俄罗斯在过去几年里加强了在塔吉克斯坦的军事存在,以打击这个脆弱国家的毒品贩运和叛乱,但是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的实际部署能力仍然有限。与此同时,俄罗斯仍反对美国和北约部队在阿富汗的任何长期军事存在。相比之下,中国表示愿意在安全问题上进行合作,并不反对美国在阿富汗的长期存在,这有助于保障中国在阿富汗的巨额投资。截至目前,上海合作组织仍然是一个共同的框架,是战略与经济合作的松散组织,以促进共同安全利益为主,共同造福于本地区。由于缺乏成为保护伞的手段、能力和共识,引用印度毛派的话说,上海合作组织现在正在“两条腿走路”(意指俄罗斯和中国)。印度有可能成为上海合作组织的第三大支柱,这将有助于更好地协调美国为稳定阿富汗与欧亚大陆地区所做的努力。

8.作为一个有抱负的全球参与者和一个已确立的区域大国,寻求与该区域建立更深入的联系并为区域安全与发展做出贡献,印度还需要超越其对巴基斯坦的偏见和对中国的焦虑,同时与所有中亚国家进行深度战略合作。上海合作组织可以为巴基斯坦提供一个额外的外交论坛,尽管莫迪政府与前几任政府类似,但迄今为止,它更加倾向于通过直接的双边渠道和巴基斯坦对话。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