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登录|注册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专题子库
超大城市社会治理
    以习近平总书记城市工作、社会治理重要论述为指导,聚焦公共安... 详情>>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 详情>>

    市场化过程中就业脆弱性的演变:2000-2010

    • 作者:刘爱玉 刘继伟
    • 页数:24 页
    • 字数:17349 字 
    • 浏览人数:    下载次数:

    摘要

    本文采用全国妇联妇女地位调查2000年和2010年两期数据,对城镇18-60周岁在业人群的就业脆弱性状况的现状、特点、变动趋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两性的就业脆弱性在10年间均有增加趋势,女性的就业脆弱性高于男性,男性的群际变化普遍大于群内变化,群内变化具有相似性,女性的群内变化异质性较大。就业脆弱性的增长主要表现为工作获得方式的市场化、劳动关系的非契约化、任职短期化、工作的非连续性、养老保障参与停滞不前以及工作满意感的降低。结构性力量、结社力量及其交互作用共同型塑了劳动者的市场能力,并由此型塑了劳动者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市场化导向改革进程中的就业脆弱状况。Oaxaca-Blinder分解法分析显示,市场对人力资本、劳动组织中结构位置回报的增加有利于弱化就业脆弱性的增加,但市场深化带来的用工主体行为的市场化则强化了就业脆弱性。研究指出脆弱就业的改善,应从国家层面上重建社会保护机制,在提升劳动者的教育与技能上加大投入,在实践上进行积极推动工会建设和集体协商工资制度,并积极消除劳动力市场的性别歧视。 <<
    >>
    作者简介

    刘爱玉: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劳动社会学、性别与劳动、社会流动,出版了《选择:国企制度变革与工人行动选择》、《劳动社会学教程》、《社会学视野下的企业社会责任》、《数据分析基础》等教材与专著,近年来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妇女研究论丛》等杂志发表性别与劳动论文多篇。曾获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一等奖(2006)、北京大学第十二届“十佳教师”(2007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著作三等奖(2009年),北京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6年)。

    刘继伟: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劳动社会学。

    <<
    >>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