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汉济渭工程是陕西省有史以来最大的水利工程,实现了从长江最大支流汉江到黄河最大支流渭河跨流域调水的时代壮举,被誉为陕西的“南水北调”。工程建设难度高、技术环境极具挑战,多项设计参数突破了世界同类工程建设纪录。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对引汉济渭工程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引汉济渭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前期成果进行咨询评估,在项目规划、工程设计、投融资、建设...
以科技创新引领建筑业深度转型升级是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西安小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瞄准未来人居环境的改善和生活方式变革趋势,坚持绿色化智能化发展理念,加强产学研用深度合作,合力攻关绿色建筑关键技术,探索形成了一整套绿色建筑标准体系,推进多场景下绿色低碳循环技术应用,引领建筑业高品质发展。其中主要启示:绿色生产力发展理念引领多业融合创新,全面赋能建筑转型...
大力推进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在水利行业应用,提升水资源管理水平、增强防洪抗旱能力,是水利现代化必由之路。中国电建西北院研创面向防洪“四预”的数字孪生水利智慧化管理平台,构建治水兴水“智慧大脑”,显著提升洪水预报准确性、时效性及洪水动态风险评估智能调度能力。主要启示:一是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让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二是开创...
陕西空天动力研究院汇聚各方优势资源,着力打造“四链”融合示范平台,促进重大科研项目攻关、科研成果孵化、产业资本对接取得显著成效。案例启示如下:一是围绕重点产业链搭建新型科创平台,完善科技创新联合攻坚机制;二是健全产融对接服务机制,打造综合性科技大市场;三是建立系统全面的人才引育体系,构建支撑有力的人才链。
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仅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更是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抉择。西安西图之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探索形成了以科技创新引领企业发展的新路子。梳理总结其创新发展之路,得到以下启示:一是以需求为牵引,反求科技研发转化产业化;二是强化企业主导地位,促进产学研融通创新;三是加强技术经理人队...
本报告在分析研究陕西省科技工作者动员的实施现状以及面临的突出问题等基础上,提出分类施策,积极构建行政动员主导的“扇形”模式、项目动员主导的“伞形”模式以及典型组织动员主导的“轮形”模式,旨在通过构建不同的动员方式来畅通科技工作者动员机制,促进科技工作者的全面发展,推动陕西省科技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中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如何以科技创新赋能高水平保护,是陕西当前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深层次剖析生态保护科技创新动力系统及其内在要素,聚焦创新政策、多元协同、要素投入、信息平台、成果转化五大关键要素,分析评价陕西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中科技创新赋能的现状、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完善政策措施、促进技术与资源联动、优化要素配置、强化平台建设、畅...
深入推进科技人才评价改革,对于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科技强省、人才强省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文在分析评估陕西推进科技人才评价改革取得的成效及面临的问题基础上,从坚持原则、把握关键、突破重点、优化机制方面,研究提出相关对策措施,旨在加快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形成有利于产学研深度融合、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显著的创新驱动发展新局面。
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真正发挥价值。当前,我国科技创新成果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不高等问题依然突出。深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市场化机制建设是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重要抓手。本文在解构分析科技成果转化市场化机制的内涵机理基础上,分析陕西科技成果转化市场化机制建设的现状、面临的问题,研究提出加强科技创新高质量供给、建设科技成果评价体系、创新技术交易市...
科技创新是我国快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领域,其对于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与国际地位的提升至关重要。虽然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活动持续活跃,但转化数量少、质量不高的问题依然突出,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扩量提质已成为提升科技创新实力的重要举措。本研究在探索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识别相关政策、服务平台和转化等方面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西北工业大学推进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