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社会发展报告(2018)》是由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主持编写的“广州蓝皮书”系列之一。2018年广州社会发展报告将关注点置于社会民生服务、社会治理、社会创新等三个领域,分析广州社会发展的现状以及其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全书共包括5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为总报告。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社会发展的两大领域。本报告梳理了广州社会发展的阶段特征,指出广州已经迈入高收入城市之列,社会发展进入高水平人类发展阶段,人口规模持续扩大,职业更加多元,社会阶层更加分化。在此阶段背景下,广州社会民生持续发展,教育、医疗卫生服务、就业与社会保障等主要民生领域的发展质量有新的提升,社会治理奠定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基础。通过分析社会发展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本报告指出广州需要明确社会民生、社会治理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的思路,完善公共财政制度,有效回应和管理民生需求,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加强社区协商治理,提升社会治理专业化、智能化水平。
第二部分为社会民生篇。本篇从人口发展、社会保障制度、残疾人社保、人力培养等议题对广州社会发展情况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对广州人口发展战略、社会保险制度优化、残疾人社会保障、技能人才培养供需两侧等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优化人口发展战略、统筹优化城乡社会保险制度、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创新技能人才培训模式等对策建议。
第三部分为社会治理篇。本篇聚焦十八大以来社会治理的新理念、新做法,从广州社区治理改革、政府购买服务与社会工作发展、城乡社区协商、社会心态、失地农民安置、社会组织等丰富多元的领域,分析广州社会治理的创新实践以及存在的问题与挑战,进而提出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加强社区自治、基层事务费随事转、破除信息孤岛、完善社会服务网络体系、总结推广城乡社区协商经验、打击电信诈骗、重视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提高政府对新媒体的影响力、缓解房价物价上涨焦虑、重视改善失地农民社区治理方式、促进社会组织发展等有针对性的建议。
第四部分为社会创新篇。本篇内容聚焦广州社会组织创新,从广州社会组织创新主体、创新特征、创新能力,社会创新的宏观环境角度分析当前广州社会组织创新优势及发展存在的短板。此外,将广州在建设全球城市发展中的基础设施、城市治理、文化引领、生态宜居、全球联系等维度与世界全球城市进行对标,分析广州全球城市社会发展中的主要优势及短板,为进一步推动广州全球城市建设提供对策建议。
第五部分为社会调查篇。本篇利用2017年大学生失业保障调查、2017年广州义工服务调查、2017年广州未成年人权益状况调查、2017年万户居民调查、2016年广州社会状况综合调查等数据资料,研究分析转型期“新失业群体”状况、城市居民消费特征、义工发展状况、未成年人权益状况、“互联网+”公共事业和政务服务公众评价、广州居民公共服务需求与评价等议题。同时,针对不同议题中广州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分别提出了构建“混合型失业保障”制度、提升消费品品质化水平、重视义工安全和发展环境、优化未成年人生存与发展环境、回应民众需求以提升民众获得感等对策与建议。
尹涛: 管理学博士、研究员,中山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现任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广州城市战略研究院院长。美国印第安那大学环境事务与公共政策学院访问学者(2004年1月~2005年3月),主要研究方向:城市与产业经济、企业战略管理研究。先后主持和完成国家、省市社科课题和软科学课题10余项,主持决策咨询课题50余项,在各类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近10项。获评广州高层次人才优秀专家、广东省和广州市宣传思想文化优秀人才培养对象广州市优秀中青年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获聘广东省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财经咨询专家。广州市人民政府第三、四、五届决策咨询专家;广州市人大经济咨询专家等。广州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超大城市现代产业体系与广州实践基地主任,广州市宣传思想文化优秀团队(广州产业创新研究团队)负责人。广东省第十二、十三届人大代表、财经委委员。兼任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广州欧美同学会副会长。
黄玉: 哲学博士(社会学专业),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与社会政策研究所所长,社会学副研究员。研究领域为经济社会学、组织社会学、社会政策。曾在《开放时代》《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工人》等报刊发表多篇论文。专著和研究报告曾获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等。担任《广州社会发展报告》执行主编,此书连续四年获全国优秀皮书奖一等奖。
张跃国: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研究员,广州大学客座教授。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广州市法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副会长。研究领域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城市发展战略、高质量发展理论和实践、创新发展、传统文化。曾任广州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多次主持或参与中共广州市委全会和党代会报告起草、广州市五年发展规划纲要研究编制、广州对标世界银行评估标准全面优化营商环境研究,广州市重大规划研究编制,广州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研究,广州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广州南沙新区发展战略研究和规划编制,广州老城市新活力理论内涵和战略策略研究,以及广州市委和市政府多项重大政策文件制定起草工作。主持开展“老城市新活力的理论内涵和战略策略”等重大课题研究,多项报告获广东省、广州市领导批示。主编《广州经济发展报告》《广州社会发展报告》等广州系列蓝皮书,多次获评“优秀皮书奖”一等奖。在学术期刊发表《从“具体的抽象”到“抽象的具体”——重新理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方法”》《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内涵变化与结构转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资本的内涵与性质》《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生成逻辑:“术语的革命”与“集义所生”》等多篇论文,获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马克思主义文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理论经济学》《经济学文摘》等全文转载。
陈杰: 法学博士(人类学专业),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与社会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社会学副研究员。研究领域为社会政策、社会治理、社会人类学、华侨华人。曾在《开放时代》、《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华侨华人历史研究》、《广州社会保障发展报告》上发表多篇论文。主持及主要参与过国家、广东省、广州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及相关领域科研课题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