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蓝皮书围绕我国文化创新这一重大问题,集中了国内数十位专家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反映了我国在文化遗产保护、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艺术表演团体改革、图书馆科技发展、文化科技标准化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我国文化建设对于文化制度环境优化创新的紧迫要求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路径,是目前我国文化领域最权威的研究成果之一。
全书在结构上分为文化理论创新和文化实践创新两大部分,内容上包含了总报告、理论创新篇、行业创新篇、技术创新篇、区域研究篇、典型案例篇、附录等。总报告从国家战略的高度阐述了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从文化生产体系到文化创新体系的战略转型的过程,对如何以文化创新战略引领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提出了政策建议。分报告涵盖理论创新、行业创新、技术创新、区域发展研究、案例研究等方面的内容。理论创新篇涵盖了当前我国文化转型时期如何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体系,强化高科技手段在文化建设中的运用,克服文化创新过程中的内在焦虑,寻找提升文化软实力的中国道路等重大理论问题。行业创新篇涉及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各个方面的创新发展问题,特别是就现代数字技术的发展对当代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支撑作用予以了高度关注,并就提升文化领域的科技应用水平、建立文化发展的科技支撑结构提出了政策建议。
本书是关于国家文化创新的多层次、多视角的研究成果,既有宏观表述,又有区域性解读和微观分析,收入的文化创新典型案例为本书提供了鲜活的素材和现实的标本,也为其他省市的同行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模式。
本书的研究团队也颇具包容性和代表性。来自我国著名高校、文化研究机构、文化行政部门以及公共知识分子的作者群体,使本报告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真实了反映出当下我国文化创新的基本面貌和主要特征。
蔡武: 现为中华文化联谊会名誉会长。汉族,生于1949年10月,甘肃陇南人,法学博士。1973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5年3月任中联部研究室主任,同年7月任中联部副秘书长兼研究室主任,1997年7月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2005年6月任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中央外宣办(国务院新闻办)主任。2008年3月任文化部部长、党组副书记。兼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学术委员会高级顾问。是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委员。
冯天瑜: 男,1942年出生,湖北红安人。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著有《明清文化史散论》《辛亥武昌首义史》《张之洞评传》《晚清经世实学》《解构专制——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研究》《“千岁丸”上海行——日本人1862年的中国观察》《新语探源——中西日文化互动与近代术语生成》《中华元典精神》《“封建”考论》《中国文化生成史》等著作。论著曾获中国图书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多种论著被译为英文、日文、西班牙文、韩文。
傅才武: 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国家文化财政政策研究基地主任,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文化馆服务标准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文化艺术资源服务标准技术委员会委员、第五届湖北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2007年被授予武汉大学优秀博士后称号。1989~2004年先后在湖北省文化厅、湖北省文物局从事研究。2004~2008年先后任华中师范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所长、湖北长江出版集团战略研究所所长、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近五年主持和协助主持(执笔)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项目和文化部、财政部、国家文物局委托的公共文化政策调研课题30多项,在《文艺研究》、《新华文摘》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40多篇。主要著作有《中国人的信仰与崇拜》、《艺术教育管理学》、《近代化进程中的汉口文化娱乐业》、《文化市场演进与文化产业发展》、《转型期艺术表演团体改革模式研究》(副主编、执笔)、《中国农民工文化生活调查报告》(执行主编、执笔)、《中国艺术节的模式与经验(第一届至第七届)》(第二主编)、《中国艺术节的模式与案例:第八届艺术节》(第二主编)等。
于平: 博士,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文化部文化科技司原司长,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戏剧学院兼职教授。1970~1980年在江西省歌舞团做舞蹈演员。1980~1985年就读于江西师范大学南昌分院中文系并留校任教。1985~1988年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1988年获硕士学位后任教于北京舞蹈学院,1992年任副教授,1995年任教授,1996年被评为文化部优秀专家并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1998年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6年任北京舞蹈学院副院长(主持院务工作),2001年调任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2004年任文化部艺术司司长,2009年任文化部文化科技司司长。主要著作有《中国古代舞蹈史纲》《中国古典舞与雅士文化》《中外舞蹈思想概论》《中国现当代舞剧发展史》《舞蹈文化与审美》《高教舞蹈综论》《舞蹈形态学》《舞台演艺综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