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意义生产:中国当代观念摄影的创作解读
在线阅读 收藏

本文旨在探究中国当代观念摄影创作中的意义生产问题。尝试通过对观念摄影历史以及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摄影发展历史的梳理,并结合具体作品案例的分析来厘清导致意义生产逐渐成为中国观念摄影重要创作方式的原因。在历史上,大量摄影艺术流派都受到同时代绘画领域艺术思潮的启迪和影响,并且摄影一直试图在与绘画的比较中争取自身的艺术身份。在这个过程中,摄影几乎忽略了自身特性和对其独特艺术语言的探索,而将其发展寄托于一种绘画式的创作之中,因而其艺术身份也长期饱受质疑。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使摄影的影像表现能力获得了空前的提高,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机械对于创作者主体性和能动性的剥夺,摄影几乎成为按动快门即可为之的“艺术”。其作为一门艺术所应具有的人的技艺成分正在衰减,这个过程也正是摄影不断异化和其艺术身份面临新危机的过程。后现代主义艺术思潮的蔓延似乎为摄影破旧立新、摆脱尴尬局面提供了绝好的契机。然而后现代主义在思想上的“离经叛道”却与消费文化的“利欲熏心”不谋而合。在经济利益主导的艺术体制中,艺术投机主义和新艺术精英主义开始大行其道。作为一种后现代艺术,观念摄影试图摆脱已有的视觉美学规范而力图使作品不停留在传统的阐释向度之内,意义遂成为作品艺术价值的关键,于是对意义的生产便开始成为艺术创作与艺术评论共同的重心。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