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世界上的第一人口大国,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进入老龄社会,面临老龄化和发展的双重压力。我国老龄化的首要特点是老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解决这一矛盾的首要措施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包括为老年人提供参与社会发展的条件,促进经济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有合理的人口年龄结构,目前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比重较高,老年赡养系数较低,是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实行“积极老龄化”符合我国的国情和需要,建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建立相应机构开展宣传和普及工作。我国一向视老年人为财富,政府鼓励和倡导老年人参与发展,为了避免在市场经济冲击下出现就业年龄歧视,建议把开发老年人力人才资源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维护有劳动能力的老年人的劳动权。
人口老龄化,老年教育,老年产业,人口红利,老有所养
熊必俊: 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人,男,1926年生,民盟盟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院老年科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担任中国老教授协会老年学与老龄产业研究会主任、中国老年学会首届学术部副主任、国际社会保障协会(ISSA)特约研究员等20余个社会职务。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老年学,填补了社会老年学特别是老龄经济学的空白。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荣获中组部“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先后获得“全国老有所为先进集体创新奖带头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中国老教授协会开拓进取为人师表先进个人奖”“中国老年学学会杰出贡献奖”“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老年保健工作突出贡献奖”“全国科学养生事业终身成就奖”“国际老年学协会第四届亚大地区分会主持学术研讨会杰出贡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