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物质文明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当前正值新旧世纪之交的转型时期,我国正处于传统向现代的过渡阶段。从社会主义现代精神文明建设需求和面临的现实看,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人们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念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加强国学研究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口老龄化,老年教育,老年产业,人口红利,老有所养
熊必俊: 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人,男,1926年生,民盟盟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院老年科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担任中国老教授协会老年学与老龄产业研究会主任、中国老年学会首届学术部副主任、国际社会保障协会(ISSA)特约研究员等20余个社会职务。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老年学,填补了社会老年学特别是老龄经济学的空白。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荣获中组部“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先后获得“全国老有所为先进集体创新奖带头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中国老教授协会开拓进取为人师表先进个人奖”“中国老年学学会杰出贡献奖”“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老年保健工作突出贡献奖”“全国科学养生事业终身成就奖”“国际老年学协会第四届亚大地区分会主持学术研讨会杰出贡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