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的公共数字文化共享的服务实践中,普遍存在海量资源难以统筹、平台搭建无章可循、用户使用障碍重重的问题。公共数字文化共享服务涉及多学科的交叉和部门业务的创新,以往公共数字文化突出资源的建设,并未形成统一标准,因此,现有的数字文化资源呈现多层级、多元化,且不可互通互动的特点。另外,已有的资源利用和服务情况没有数据反馈,要进行资源结构的合理化配置并无依据。因此,在技术可实现性和产品可操作性的基础上,如何实现用户体验的多元多样,形成示范效应,并提出创新的公共数字文化共享服务模式,是本模式研究的难点。
张桂刚: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生导师,清华大学博士后,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访问学者,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文化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公共文化云指导专家,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服务专业委员会委员,IEEE/ACM/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mantic Computing客座编辑;主要研究方向为大数据、公共文化、人工智能、语义计算、区块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973计划”、“863计划”等10余项项目,发表SCI/EI论文6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20余项。
罗云川: 管理学博士,高级工程师,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兼任公共文化大数据应用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全国文化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专家委员会委员,研究馆员。目前主要负责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建设与管理、基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推广、数字文化馆标准化等工作。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治理、公共文化数字平台建设、公共文化数字资源建设、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等。主持参与10余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等国家和省部级课题,著有《公共文化服务的网络治理研究》《公共数字文化共享:模式、框架与技术》等多部著作,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2008年获文化部“优秀青年”称号,2012年获文化部“创新奖”,2020年被评为文化和旅游部优秀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