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2018年京津冀教育发展现状概览
在线阅读 收藏

对京津冀教育发展现状进行监测,有助于找准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契合点和重难点所在,有助于判断三地教育是否朝着“公共服务水平趋于均衡”的目标迈进,并为政策的持续推进提供科学依据。基于2017年京津冀三地教育事业发展数据和教育经费投入数据的分析表明:三地基础教育在校生数约占全国的7%,研究生在校生数约占全国的1/5,北京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具有突出优势;河北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总数大,而且乡村学生占比高,京津乡村学生占比低;河北与京津专任教师中本科及以上学历者所占比例差距较大,学前教育和小学的差距尤为突出;河北基础教育各阶段生师比都高于京津,其中学前教育差距尤为明显,河北学前教育生师比高于教育部标准;河北的小学、初中和普通高中平均班额不仅大于京津,也大于全国平均水平,初中消除大班额任务繁重;天津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和获得“双证书”的毕业生占比都是最高的,河北“双师型”教师少但毕业生获得“双证书”的比例高,北京正好相反;北京央属高校、本科高校多,河北和天津的本科高校和专科高校各占一半;北京研究生在校生数占比逐年上升,成人本专科和普通专科在校生数占比逐年下降,河北的高等教育在校生层次结构变化很小。就教育经费投入而言:河北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连续三年大幅增长,政府教育投入努力程度高;虽然河北各级各类教育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事业费和生均一般公共预算公用经费稳定增长,但是由于北京“起点高、涨幅大”,河北与北京的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扩大。综合2015~2017年的监测结果发现:第一,京津冀三地教育事业发展水平及教育经费投入情况存在很大差距的基本形势没有改变。很多指标的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扩大了,差距的绝对值仍然较大。第二,监测发现的一些具体问题仍有待进一步改进,需要引起教育决策部门和科研部门的重视。针对这些现状、差距与问题,本报告提出了对策建议。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