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社会中的人的身份是开展社会性活动的资格,而人的具有现实意义的社会活动,则是通过角色扮演去展开的。角色规定了人也形塑了人,决定了人应当做什么和能够做什么。在全球化、后工业化进程中,身份正在受到冲击,而角色的功能则不断增强,我们正处在一个身份走向消失的历史进程中。我们认为,人的身份和角色都具有历史性,全球化、后工业化将意味着人的身份走向消解。在身份得以消解的条件下,人的社会活动将以角色为依据。可以设想,后工业社会中的角色将不再是由某种外在性力量强加于人的,而是人的自主选择的结果。因而,社会治理也将从对身份的维护转向对角色的规范上来。
张康之: 男,1957年生,江苏铜山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曾受学于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人民大学马列所、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博士学位论文获首届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先后任教于西北政法学院理论系、中国人民大学马列所、中国人民大学行政学系、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管理学、行政伦理学的教学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行政哲学与文化,出版学术著作、教材等3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600多篇。研究成果多次获教育部、北京市、江苏省优秀成果奖和入选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