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岭河峡谷
万峰林景区离市区6公里,3.64亿年前是滇黔古海。有徐霞客广场,徐霞客到达贵州是在崇祯十一年(1638)三月二十八日,到达兴义是在八月二十六日。他在兴义考察了盘江水源,论证了兴义可以设县,考证了盘江流域可以改土归流,看到兴义的山“逼耸见奇”。万峰林有500多户土生土长的布依族人家,每年种一季油菜和一季水稻,有民族学校教布依族语言和歌舞。细雨蒙蒙,近处的山一座座,后山的山峰紧紧相连,都掩映在云雾之中。在山上的观光车上看,下面将军峰前田园平平,房舍齐整。小孤峰四周有座座小山环绕,山峰间棋盘似的田园黄黄的,有两层的白楼房,群山后有睡美人。锦绣田园,群峰间有水田如镜,有房舍一片。一片八卦田如碟形漏斗,这里共有30多个天然漏斗。六六大顺峰,笼罩着一片云雾。村里有三棵古榕树。又看见八卦田,田里有小漏斗,有两小河各自流。最高峰上的石头千奇百怪,下面黄的田园一块块,白的河水如带。落水天坑处,有绿的田园,有笔直的公路,房子顶上积满水,布依族人认为水是财富。春节后再次来到万峰林景区,这里不乘观光车就不用买门票,这是很值得称道的。广场上的树木和草坪让人觉得很高雅,灿烂的阳光让人舒畅,右边山上呈褐色,左边山上呈黄色。沿着平坦的大道走向布依族村寨,用1元钱买了一个布依族阿婆的蒸红薯,卖枇杷和玉米粑的小伙子说他的更好吃。将军桥处绿水如带,田野中油菜花耀眼,大路边桃花一片绯红,游玩的人们兴致勃勃,草莓园中有许多采摘的人。白色的小将军峰,样子更像观音,在石屏似的山前。路边水渠向田间流去,田埂上是泥土,田里满是金黄和碧绿的作物。睡美人山前有三座小山直立,房舍都是白色墙壁,山下油菜花一片。山峰环抱着田野,田野中有水塘一片片,阳光照射下来五彩缤纷,水塘里有大群的鸭子。村内广场处有桥,桥上三棵古榕树都在1000年以上,还有1400年的古藤。桥下纳灰村河水碧绿,纳灰河西起变卡东至落水洞,全长30公里,桥头有阿婆和小朋友摆摊,鸟声是那样欢畅。下纳灰村的街道如小镇上的街道一样,商铺中有各种布依族特产,过了寨门田野金黄,两边山上云雾迷蒙。客栈和商店一片明亮,到处都有人邀请我坐下聊天,兴义的民风十分淳朴。住进田园边本地人的木房子,只要150元,外地人开的客栈一般要300元以上。客栈的小老板高中毕业,一直喜欢文学和历史,他们的两层楼的租金一年为5万元。超市老板说许多人没有出去打工了,都在兴义附近工作,那老板娘遇到一个重庆妇女,十分热情,她们是同一姓氏。这里居民多,很热闹,晚上小朋友的吵闹声响成一片,那是让人感觉十分温馨的声音。早上和主人家一起吃饭,家里有许多香肠和腊肉,客人需要就可以带走。布依族的八音坐唱很有名,在田间地头听是那样闲适。他们不崇拜太阳和月亮,正月十三、十四热闹,正月十五到山上祭祖。
万峰林八卦田
万峰湖
到南站的出租车司机很友好,汽车站的站长还为我烧开水,到万峰湖只需12元车费。南盘江镇只有一条街道,两边是两层的楼房,自然整洁而有生活气息,楼房上有许多麻雀,街道前湖水一片银白。街上有“布依渔家餐馆客栈”“布依酸汤渔家客栈”,摊子中布依族人卖着粽子,腌鱼上放有许多红辣椒。码头处湖水轻轻拍岸,远处湖水涌来,一座座小山上都是绿树。万峰湖在南盘江下游,是马岭河峡谷出水口。这里是三省交界处,储水量居全国淡水湖第5位。船向远处隆隆开去,山峰绵延,小山如浮在水上。山高高低低的,都长满小树,水面处露出红土地,泥土的山上有庄稼,有的山上有房舍。小山有的如屏,有的如乌龟壳,在湖边犬牙交错。湖中心最宽阔处,半岛上房子高低一片,山下梯田一片绿,那是广西百色地界。那边有一条白色的大坝,湖中白浪汹涌,最高的浪有一米多高,湖面有白鹭飞翔,山上有醒目的横幅“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过了大坝,山上石头渐渐多了,湖边石头耸立如林,山下石头乱卧一片。山峰间有小湾,有的宽阔,有的狭窄,水边有人在钓鱼。远远地能看到前面大山矗立如屏,山顶一座座如塔,那是万峰林处的山峰。船从直立的两峰间驶入,湖面是河道了,湖水从银白变成碧绿。马岭河峡谷两面山势连绵,山上都是石头,石山上树木茂盛。前面河身极狭,船只不能驶入而返,这时天空欲晴,在水上看南盘江镇如一道堤,从水面逐步升上去。南盘江镇的布依族人热情、友好、淳朴,在餐馆中吃盘江鱼的人很多,老板说刚才有一个人吃了一条2斤多重的鱼。
刘氏庄园在兴义市区下五屯街道巷子里。大门由整齐的大石垒成,门上面写有“永康堡”,门前两个大石狮有些破裂。门内过道由青石板铺成,上面有一层木板。进门是青石板天井,两边的木板楼为两层。穿过几进的房子和天井,后院的家庙原为祭祀孔子之地,始建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1902年广西会党起义军围攻下五屯,永康堡之战时家庙被毁,1906年12月家庙复建竣工,民国后期刘氏家族用来办学,为永康二级小学校址,校训为“智仁勇”。清乾隆年间湖南邵阳人刘泰元、刘泰和、刘泰兴入黔经商。后世刘燕山迁入下五屯,在四子扶持下放弃榨油业,转而经营土地并大量兼并而致富。刘官礼于同治十一年(1872)任滇西候补道和兴义府在籍知府,光绪九年创设培文局并重建笔山书院,光绪十六年在笔山书院手书:“红日已西斜,笑看云霞。玉龙鳞散满天涯。我盼春风来万里,吹尽瑶花。世事莫争夸,无念非差。蓬莱仙子挽云车。醉问大罗天上客,彩凤谁家?”刘官礼于光绪二十年重办团练并抵御广西会党。光绪十一年清军广西镇南关大捷,官兵被清政府解散而成为游勇进犯兴义,刘氏四次收复县城。1903年刘官礼任滇黔边营统带,赐三品顶戴花翎,同年将各职交长子刘显世而全力办教育。1911年刘显世得到云贵总督李经羲两次急电,要他招兵丁3000防滇黔革命,但11月8日到贵阳桥头时革命已成功。刘显世经过外甥介绍为张百麟工作,成为枢密院军政股长,后投靠唐继尧于1913年任贵州国民军总司令。刘显世受到袁世凯赏识,于1915年受封为一等子爵。1916年反袁护国,被黎元洪任命为贵州督军,后兼省长。刘显世1927年于昆明翠湖边去世,墓志铭由袁嘉谷撰,陈荣昌书。刘懏昌,1910年6月20日生于下五屯,1929年考入黄埔8期步科,参加过淞沪会战,1943年出任泸州集训营代理少将主任,三年训练新兵万余,补入中国远征军,抗战后赋闲。后奉贵州省主席谷正伦命任职于89军,1949年12月7日任343师参谋长兼1029团团长,在兴仁和平起义,后来从事地方政协工作。刘斐章,1908年出生,1917年随父亲到北京,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1930年到东京帝国大学深造,受李葆华影响在北京加入共产党,后从事文艺工作并和田汉等人是朋友。兴义第一个女共产党员刘从容生于1911年,随父亲刘显治迁至北京读书,1929年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附属中学,1931年入党并于1932年在上海牺牲。
泥凼镇离兴义市区2小时车程。何应钦故居圆拱形石门上写有“载一抱素”,洋溢着道家的智慧。木板门上面盖着瓦,外面是围墙,里面有广场。何应钦1890年4月出生于兴义泥凼,是从江西迁来的第六代,先后就读于兴义笔山书院、贵州陆军小学、武昌陆军第三中学、振武学校、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历任黔军团长、旅长及讲武学校校长。层层石阶边的石墙上满是绿苔,台阶上是民国早期建筑,穿斗木结构,由正厅、两厢、朝门及围墙组成四合院,占地7900平方米。大门上有于右任书“乾坤一夕雨,草木万方春”,有何先生书“为民喉舌”。大门内天井中有两棵桂花树,正门有于右任书“禀生民之秀,赋正气而兴”,房间里面满是张大千等所赠书画,有何先生赠荒木五郎的李白诗“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有赠友人的张载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展示厅内有“克己归仁公辅事,亲民明德治平书”。碾房和花鸟房边有大水缸,上写“鱼跃鸢飞”。何先生在黄埔军校开创时任总教官,后任教育长、潮州分校校长,当时兴义有58人考入黄埔军校,盘江地区共有137人。长兄何应桢1879年生,少入泥凼私塾,1906年何应桢与二弟何应禄就读于附设师范传习班,培训期满何应桢回乡任教,20年代后期迁至兴义那坡购置房产,1929年1月邑人公推暂代县长兼警察局长,5月新县长湖南人陈立生到任后卸职。何应桢有六子,长子为何绍武,20世纪70年代何绍武三个妹妹都为贵州省政协委员。旁边有何绍武宅,一层的木板房,大门匾额上“俨然”二字为1940年湖南省政府主席薛岳赠,大门写有“宗祖诒谋知仁信义,子孙继述礼乐诗书”,房中窗边有“鱼水千年合,芝兰百世昌”。何绍武少入泥凼小学、兴义初级中学,七七事变后入黄埔14期,后任黔军55师团长,参加过滇缅路战役,后返乡娶妻修宅占地三分。
兴义的民风十分淳朴。餐馆里有两个吃饭的自己开车来的,要到石林景区考察学习,他们是兴义市公安部门的,很热情地邀我一起吃饭。陈学经同志给我付了钱,又带我到石林景区,这里一盘腊肉要45元。石林那里50多户人家都是汉族,以前从江西过来的,处处种植桉树。山顶一户人家,有小伙子卖板栗、核桃和金银花,金银花是政府要求种的。小伙子平时在景洪打工,说现在不种田了,愿意种桉树,有厂家来收购,大的桉树每棵可以卖五六十元,种田还要施肥收割,桉树种下去就可以不管了。这里的房子自己做,政府盖顶上的瓦和贴外面的砖。精准扶贫是帮助每年收入3000元以下的,没有哪家能达到这个标准。乡村振兴应该与乡村治理相伴而行,乡村治理不是仅仅管老百姓,而是让老百姓更多地参与,是加强对基层权力的制约。
');" class="a2">收藏兴义市区,四面环山,坝子宽阔,楼房不高,步行街一片热闹。南北盘江、红水河一带有骆越古国遗址。骆越古国在商代中期就十分繁荣,直到汉武帝平南越国后骆越国才灭亡。兴义有笔山书院始建于嘉庆十八年(1813),1796—1854年兴义中举者只有一人。兴义府试院有联“帝泽诞春敷,申鸿奖,劝鸠工,舍旧图新,庶一郡菁莪同游广厦;文风蒸日上,登龙门,舒凤翰,扬华摛藻,看六庠英俊连步巍阶”。这里以往的农耕文明富有诗意,民族风情与儒家文化融合创造出独特的民族文化。道光贡生黄晋明有诗:“桃李花开三月三,箫声吹暖碧云涵。女寻男去男寻女,一曲蛮歌意态憨。”“筠筒汲水小河边,白足行泥最可怜。闻道一声行不得,鹧鸪声里雨如烟。”道光副贡生张国华有诗:“香囊绣角女儿夸,插艾悬蒲几万家。箬笠葛衣佳子弟,招公堤上看荷花。”清代恩贡生桑湛有诗:“溪头一夜雨初晴,四野农忙趁霁耕。隔涧遥闻车轧轧,平畴入望水盈盈。转时布谷惊呼伴,欹处眠鸥巧结盟。指点前村烟树外,斜阳影里桔槔声。”
盘江石园内有峡谷宾馆158元一晚,内有奇石、榕树、荷塘,十分优雅安静,小吃有炒饵块和魔芋豆腐,有牛打滚和马脚杆粑粑。马岭河峡谷,步行道石阶陡峭曲折,对面山壁直立,石头和树木倒挂,水练长长的,峡谷中水声如雷。有碑上写着“踩水渡驿道”,山壁像屋子,顶上是整块石板。峡谷底有风雨长廊,翠竹细长,芭蕉叶大,四面山峰壁立,河中水声激荡。洞内钟乳石姿态万千,穿过后一片豁然,峡谷壁立,溪水奔流,山顶上大片水落下,在石坡上一股股滑落。从长洞穿过,洞边石块如翼,山壁边处处石头倒挂,保安说峡谷水是从南盘江流来的。前面山壁边,有空中楼阁,屋顶挂满钟乳石,有直脉榕长在石头上。绝壁边栈道长长的,顶上是长石板,峡谷水一股股怒吼,河床高低不平,河中石头一块块,有的像大山。峡谷边有天然大厅,壁上、地下石头如海螺一片,上层有整块的石片,对面山壁上有绿枝,河中乱石上苔藓遍布,河水绿绿的,上空有鸟儿在歌唱。走出天然大厅,山上有两条白练,大石间有断裂的古桥。在铁索桥下,峡谷弯转,河身极狭,河上游有五条白瀑。铁索桥过去有天门洞,悬石有的片片如翼,有的如柱。经过几个山洞,走过画廊无数,又见铁索桥,河中石块一大堆,这是地下河顶板崩塌,巨大岩块不能被水冲走而成的。马岭河峡谷电梯处有诗:“祥云载我下深谷,群瀑飞溅漫天舞。石浪相搏奔腾急,涛声如雷震天鼓。”“雨洒芭蕉”处有诗:“千寻峭壁势崔巍,顶上清渠一道开。瀑影横拖疑挂练,泉声响达似闻雷。九天珠玉随风落,万壑波涛带雨来。翻讶银河下霄汉,如斯佳境胜蓬莱。”
马岭河峡谷
万峰林景区离市区6公里,3.64亿年前是滇黔古海。有徐霞客广场,徐霞客到达贵州是在崇祯十一年(1638)三月二十八日,到达兴义是在八月二十六日。他在兴义考察了盘江水源,论证了兴义可以设县,考证了盘江流域可以改土归流,看到兴义的山“逼耸见奇”。万峰林有500多户土生土长的布依族人家,每年种一季油菜和一季水稻,有民族学校教布依族语言和歌舞。细雨蒙蒙,近处的山一座座,后山的山峰紧紧相连,都掩映在云雾之中。在山上的观光车上看,下面将军峰前田园平平,房舍齐整。小孤峰四周有座座小山环绕,山峰间棋盘似的田园黄黄的,有两层的白楼房,群山后有睡美人。锦绣田园,群峰间有水田如镜,有房舍一片。一片八卦田如碟形漏斗,这里共有30多个天然漏斗。六六大顺峰,笼罩着一片云雾。村里有三棵古榕树。又看见八卦田,田里有小漏斗,有两小河各自流。最高峰上的石头千奇百怪,下面黄的田园一块块,白的河水如带。落水天坑处,有绿的田园,有笔直的公路,房子顶上积满水,布依族人认为水是财富。春节后再次来到万峰林景区,这里不乘观光车就不用买门票,这是很值得称道的。广场上的树木和草坪让人觉得很高雅,灿烂的阳光让人舒畅,右边山上呈褐色,左边山上呈黄色。沿着平坦的大道走向布依族村寨,用1元钱买了一个布依族阿婆的蒸红薯,卖枇杷和玉米粑的小伙子说他的更好吃。将军桥处绿水如带,田野中油菜花耀眼,大路边桃花一片绯红,游玩的人们兴致勃勃,草莓园中有许多采摘的人。白色的小将军峰,样子更像观音,在石屏似的山前。路边水渠向田间流去,田埂上是泥土,田里满是金黄和碧绿的作物。睡美人山前有三座小山直立,房舍都是白色墙壁,山下油菜花一片。山峰环抱着田野,田野中有水塘一片片,阳光照射下来五彩缤纷,水塘里有大群的鸭子。村内广场处有桥,桥上三棵古榕树都在1000年以上,还有1400年的古藤。桥下纳灰村河水碧绿,纳灰河西起变卡东至落水洞,全长30公里,桥头有阿婆和小朋友摆摊,鸟声是那样欢畅。下纳灰村的街道如小镇上的街道一样,商铺中有各种布依族特产,过了寨门田野金黄,两边山上云雾迷蒙。客栈和商店一片明亮,到处都有人邀请我坐下聊天,兴义的民风十分淳朴。住进田园边本地人的木房子,只要150元,外地人开的客栈一般要300元以上。客栈的小老板高中毕业,一直喜欢文学和历史,他们的两层楼的租金一年为5万元。超市老板说许多人没有出去打工了,都在兴义附近工作,那老板娘遇到一个重庆妇女,十分热情,她们是同一姓氏。这里居民多,很热闹,晚上小朋友的吵闹声响成一片,那是让人感觉十分温馨的声音。早上和主人家一起吃饭,家里有许多香肠和腊肉,客人需要就可以带走。布依族的八音坐唱很有名,在田间地头听是那样闲适。他们不崇拜太阳和月亮,正月十三、十四热闹,正月十五到山上祭祖。
万峰林八卦田
万峰湖
到南站的出租车司机很友好,汽车站的站长还为我烧开水,到万峰湖只需12元车费。南盘江镇只有一条街道,两边是两层的楼房,自然整洁而有生活气息,楼房上有许多麻雀,街道前湖水一片银白。街上有“布依渔家餐馆客栈”“布依酸汤渔家客栈”,摊子中布依族人卖着粽子,腌鱼上放有许多红辣椒。码头处湖水轻轻拍岸,远处湖水涌来,一座座小山上都是绿树。万峰湖在南盘江下游,是马岭河峡谷出水口。这里是三省交界处,储水量居全国淡水湖第5位。船向远处隆隆开去,山峰绵延,小山如浮在水上。山高高低低的,都长满小树,水面处露出红土地,泥土的山上有庄稼,有的山上有房舍。小山有的如屏,有的如乌龟壳,在湖边犬牙交错。湖中心最宽阔处,半岛上房子高低一片,山下梯田一片绿,那是广西百色地界。那边有一条白色的大坝,湖中白浪汹涌,最高的浪有一米多高,湖面有白鹭飞翔,山上有醒目的横幅“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过了大坝,山上石头渐渐多了,湖边石头耸立如林,山下石头乱卧一片。山峰间有小湾,有的宽阔,有的狭窄,水边有人在钓鱼。远远地能看到前面大山矗立如屏,山顶一座座如塔,那是万峰林处的山峰。船从直立的两峰间驶入,湖面是河道了,湖水从银白变成碧绿。马岭河峡谷两面山势连绵,山上都是石头,石山上树木茂盛。前面河身极狭,船只不能驶入而返,这时天空欲晴,在水上看南盘江镇如一道堤,从水面逐步升上去。南盘江镇的布依族人热情、友好、淳朴,在餐馆中吃盘江鱼的人很多,老板说刚才有一个人吃了一条2斤多重的鱼。
刘氏庄园在兴义市区下五屯街道巷子里。大门由整齐的大石垒成,门上面写有“永康堡”,门前两个大石狮有些破裂。门内过道由青石板铺成,上面有一层木板。进门是青石板天井,两边的木板楼为两层。穿过几进的房子和天井,后院的家庙原为祭祀孔子之地,始建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1902年广西会党起义军围攻下五屯,永康堡之战时家庙被毁,1906年12月家庙复建竣工,民国后期刘氏家族用来办学,为永康二级小学校址,校训为“智仁勇”。清乾隆年间湖南邵阳人刘泰元、刘泰和、刘泰兴入黔经商。后世刘燕山迁入下五屯,在四子扶持下放弃榨油业,转而经营土地并大量兼并而致富。刘官礼于同治十一年(1872)任滇西候补道和兴义府在籍知府,光绪九年创设培文局并重建笔山书院,光绪十六年在笔山书院手书:“红日已西斜,笑看云霞。玉龙鳞散满天涯。我盼春风来万里,吹尽瑶花。世事莫争夸,无念非差。蓬莱仙子挽云车。醉问大罗天上客,彩凤谁家?”刘官礼于光绪二十年重办团练并抵御广西会党。光绪十一年清军广西镇南关大捷,官兵被清政府解散而成为游勇进犯兴义,刘氏四次收复县城。1903年刘官礼任滇黔边营统带,赐三品顶戴花翎,同年将各职交长子刘显世而全力办教育。1911年刘显世得到云贵总督李经羲两次急电,要他招兵丁3000防滇黔革命,但11月8日到贵阳桥头时革命已成功。刘显世经过外甥介绍为张百麟工作,成为枢密院军政股长,后投靠唐继尧于1913年任贵州国民军总司令。刘显世受到袁世凯赏识,于1915年受封为一等子爵。1916年反袁护国,被黎元洪任命为贵州督军,后兼省长。刘显世1927年于昆明翠湖边去世,墓志铭由袁嘉谷撰,陈荣昌书。刘懏昌,1910年6月20日生于下五屯,1929年考入黄埔8期步科,参加过淞沪会战,1943年出任泸州集训营代理少将主任,三年训练新兵万余,补入中国远征军,抗战后赋闲。后奉贵州省主席谷正伦命任职于89军,1949年12月7日任343师参谋长兼1029团团长,在兴仁和平起义,后来从事地方政协工作。刘斐章,1908年出生,1917年随父亲到北京,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1930年到东京帝国大学深造,受李葆华影响在北京加入共产党,后从事文艺工作并和田汉等人是朋友。兴义第一个女共产党员刘从容生于1911年,随父亲刘显治迁至北京读书,1929年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附属中学,1931年入党并于1932年在上海牺牲。
泥凼镇离兴义市区2小时车程。何应钦故居圆拱形石门上写有“载一抱素”,洋溢着道家的智慧。木板门上面盖着瓦,外面是围墙,里面有广场。何应钦1890年4月出生于兴义泥凼,是从江西迁来的第六代,先后就读于兴义笔山书院、贵州陆军小学、武昌陆军第三中学、振武学校、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历任黔军团长、旅长及讲武学校校长。层层石阶边的石墙上满是绿苔,台阶上是民国早期建筑,穿斗木结构,由正厅、两厢、朝门及围墙组成四合院,占地7900平方米。大门上有于右任书“乾坤一夕雨,草木万方春”,有何先生书“为民喉舌”。大门内天井中有两棵桂花树,正门有于右任书“禀生民之秀,赋正气而兴”,房间里面满是张大千等所赠书画,有何先生赠荒木五郎的李白诗“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有赠友人的张载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展示厅内有“克己归仁公辅事,亲民明德治平书”。碾房和花鸟房边有大水缸,上写“鱼跃鸢飞”。何先生在黄埔军校开创时任总教官,后任教育长、潮州分校校长,当时兴义有58人考入黄埔军校,盘江地区共有137人。长兄何应桢1879年生,少入泥凼私塾,1906年何应桢与二弟何应禄就读于附设师范传习班,培训期满何应桢回乡任教,20年代后期迁至兴义那坡购置房产,1929年1月邑人公推暂代县长兼警察局长,5月新县长湖南人陈立生到任后卸职。何应桢有六子,长子为何绍武,20世纪70年代何绍武三个妹妹都为贵州省政协委员。旁边有何绍武宅,一层的木板房,大门匾额上“俨然”二字为1940年湖南省政府主席薛岳赠,大门写有“宗祖诒谋知仁信义,子孙继述礼乐诗书”,房中窗边有“鱼水千年合,芝兰百世昌”。何绍武少入泥凼小学、兴义初级中学,七七事变后入黄埔14期,后任黔军55师团长,参加过滇缅路战役,后返乡娶妻修宅占地三分。
兴义的民风十分淳朴。餐馆里有两个吃饭的自己开车来的,要到石林景区考察学习,他们是兴义市公安部门的,很热情地邀我一起吃饭。陈学经同志给我付了钱,又带我到石林景区,这里一盘腊肉要45元。石林那里50多户人家都是汉族,以前从江西过来的,处处种植桉树。山顶一户人家,有小伙子卖板栗、核桃和金银花,金银花是政府要求种的。小伙子平时在景洪打工,说现在不种田了,愿意种桉树,有厂家来收购,大的桉树每棵可以卖五六十元,种田还要施肥收割,桉树种下去就可以不管了。这里的房子自己做,政府盖顶上的瓦和贴外面的砖。精准扶贫是帮助每年收入3000元以下的,没有哪家能达到这个标准。乡村振兴应该与乡村治理相伴而行,乡村治理不是仅仅管老百姓,而是让老百姓更多地参与,是加强对基层权力的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