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阐述了政治和经济上的原则:在政治上,“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在经济上,“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2774092为此,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应该采取剥夺地产、建立独享垄断权的国家银行等措施来实现上述经济目标。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这些措施主要是针对西欧最先进国家的情况的。有鉴于此,他们声明“这些措施在不同的国家里当然会是不同的”。2774093到了后来,对怎样向社会主义过渡,马克思和恩格斯显然都更加谨慎,甚至不再对过渡时期的措施做任何具体的设想。1881年1月6日,当荷兰社会党人纽文胡斯致信马克思请他回答一个问题,即社会党人如果取得政权,为保证社会主义的胜利,应该在政治和经济方面采取哪些立法措施时,马克思答复说:“在将来某个特定的时刻应该做些什么,应该马上做些什么,这当然完全取决于人们将不得不在其中活动的那个既定的历史环境。但是,现在提出这个问题是不着边际的,因而实际上是一个幻想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唯一的答复应当是对问题本身的批判。如果一个方程式的已知各项中不包含解这个方程式的因素,那我们就无法解这个方程式。”277409410年以后,对施密特关于写作一部“向共产主义的过渡阶段”的著作的计划,恩格斯劝导他不要急于求成,匆忙做出结论。“这是目前存在的所有问题中最难解决的一个,因为情况在不断地变化。”2774095可以看出,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不愿意对此问题做出具体的结论,一方面是因为任何对这一问题的回答都和一定的历史条件相联系,脱离这些具体历史条件设想一种普遍可行的原则,显然是他们所一贯反对的做法;另一方面,究竟怎样向社会主义过渡,这需要在实践中加以解决,离开实践去规划某种蓝图最终不过是一种空想。
这样一来,在落后的俄国,取得胜利的无产阶级究竟应该怎样实施社会主义过渡,就成为一个崭新的课题摆在了列宁和布尔什维克面前。列宁及其领导下的苏维埃政权只能在摸索中探寻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在《四月提纲》中,列宁提出了没收地主的全部土地,把国内一切土地收归国有;立刻把全国所有银行合并成一个全国性的银行,由工人代表苏维埃进行监督的措施。列宁解释说:“对银行实行监督,把所有银行合并为一个银行,这还不是社会主义,但这是走向社会主义的一个步骤。”2774096“我们的直接任务并不是‘实施’社会主义,而只是立刻过渡到由工人代表苏维埃监督社会的产品生产和分配。”2774097“现在不是要‘实现社会主义’,而是要促其实现。”2774098事实上,同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设想的措施相比,可以发现,列宁这时已经从实践上考虑如何过渡的问题。
在十月革命胜利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践中,列宁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创始者关于过渡时期的基本思想,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和俄国的具体国情,逐步形成了完整的过渡时期的理论,并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俄国这个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具体策略。在这一过程中,列宁关于社会主义过渡的策略思想经历过两次较大的变化。第一次变化是从1917年10月至1918年春解决政治任务时期的逐步过渡,到1918年夏至1921年春“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直接过渡的转变。第二次变化是从“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的直接过渡,到1921年春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时期迂回过渡的转变。列宁在社会主义过渡策略问题上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转变,最关键的原因在于社会主义过渡是前无古人的事业,虽然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社会主义如何过渡有过一些原则性的设想,但在实践中究竟效果如何还有待在实践中检验。而且他们的设想毕竟是以西欧先进国家为前提的,在俄国这样的落后国家怎样实施社会主义过渡,只有靠不断地摸索。正如列宁所说:“只有集体的经验,只有千百万人的经验,才能在这方面给我们以决定性的指示。”2774099另外,1917年革命造成的国内形势和随后几年间的国内战争及其造成的后果,对列宁的这种转变所产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这些急剧变化的客观现实所形成的历史条件是列宁制定策略和转变策略的基本前提,在那种局势急剧变化的时代,如果不能够急剧地转变和实行与那种剧变相适应的策略,后果将不堪设想。苏联学者弗·巴库林认为,研究在十月革命直到国内战争结束这个形势急剧变化时期的列宁,应该注意到列宁的内心世界与行为之间的差别,要区分一个理论家的列宁和一个政治家的列宁。2774100巴库林的看法是有道理的。如果在此基础上来观察这个时期的列宁,他的这种策略的转变就比较容易理解了。以列宁的第一次转变为例,早在1918年,甚至更早的1917年,列宁就提出和论证了以实施国家资本主义的方式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策略设想,可是1918年夏以后发生的国内战争的事态打乱了他的计划。理论让位于政治,列宁不得不从严酷的现实出发,采取特殊的方式来渡过危机,保存新生的无产阶级政权。当然,在采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过程中,列宁也曾经暂时“失去”了一个理论家的冷静头脑,但鉴于当时的具体情况,这绝不是一个不可宽宥的失误。而且,作为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列宁很快就发觉并纠正了这一错误,重新回到了正确的路线,制定了与俄国国情相适应的过渡策略。因此,这种实践中的失误丝毫也无损于列宁作为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和策略大师的光辉形象。事实上,正如恩格斯所预言的那样:“当然,这一切都只是理论;在实践中,我们和往常一样,将不得不限于首先要求措施坚决和毫不容情。麻烦也就出在这里。我感到,由于其他政党一筹莫展和委靡不振,我们的党有一天不得不出来执政,而归根结蒂是去实行那些并不直接符合我们的利益,而是直接符合一般革命的利益、特别是小资产阶级利益的东西;在这种情况下,在无产阶级大众的压力下,由于被我们自己所发表的、或多或少地已被曲解的、而且在党派斗争中多少带着激昂情绪提出来的声明和计划所约束,我们将不得不进行共产主义的实验,并实行跳跃,但这样做还不是时候,这一点我们自己知道得非常清楚。”2774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