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公募基金会利用互联网募捐平台进行公众筹款的参与度偏低,很多公募基金会的公募资格未被充分利用等问题,本章基于对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筹款来源演变和搭建服务平台的案例研究,总结其互联网筹款和运用公募资格的经验,建议公募基金会要抓住互联网筹款的契机,加快“去行政化”进程,注重公众筹款,回归“公募”题中应有之义。本研究主要采取文献法和实地访谈法。先后在2019年5月22日、7月24日、8月2日、10月31日四次前往儿慈会访谈机构高层管理人员。
韩俊魁: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非营利组织与发展人类学。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没有年轮的树——中缅边境拉祜西的亲属制度》(云南人民出版社,2009),《NGO参与汶川地震紧急救援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境外在华NGO:与开放的中国同行》(社科文献出版社,2011)等学术著作。
马剑银: 法学博士、公共管理学博士后,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中国非营利评论》副主编,公益慈善与非营利法治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法律与社会理论、比较法文化、立法学与公共政策、国家与社会关系、公益慈善—非营利—社会组织法制等。
邓锁: 博士,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获得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学位和美国佐治亚大学社会工作学院社会工作硕士(MSW)学位,曾在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社会发展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贫困、社会发展与儿童福利;目前兼任北京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中国社会工作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务院妇儿工委办智库专家及China Journal of Social Work执行编辑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