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以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发展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都市圈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同城化发展是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政策取向,也是现代化都市圈形成的必然路径。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作出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要求,要充分发挥成都带动作用和德阳、眉山、资阳比较优势,加快生产力一体化布局,加快建设经济发达、生态优良、生活幸福的现代化都市圈。四川省委把加快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作为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先手棋、牵引四川“一干多支”发展战略的“火车头”。以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为基础建设成都都市圈,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支撑性工程,是实施四川省委“一干多支”发展战略的牵引性工程,顺应了区域经济发展空间结构演进规律,对形成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张筱竹: 成都市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人口经济。
廖茂林: 经济学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可持续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智库国际部副主任,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Chatham House)访问学者,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理事。主要从事可持续发展经济学领域的研究工作。共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中文核心期刊及以上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30余篇,在中文顶级期刊《管理世界》、英文JCR一区期刊、中文权威期刊《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中国行政管理》上发表学术论文10篇。担任《中国农村经济》《金融评论》《生态文明研究》和多个SCI刊物审稿专家。独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国家高端智库重点项目等省部级课题7项,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中—英、中—澳、中—西等国际合作项目4项和其他地方政府等委托项目23项。以第一作者身份提交的多篇政策建议获省部级领导批示。获各类学术奖项13项,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对策信息类三等奖5项、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对策信息类优秀奖2项、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青年论文一等奖1项等。
周灵: 经济学博士,研究员,成都市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处长,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公园城市专委会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作为主研人员参与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和参与完成省部级项目7项,主持完成市级项目20余项。在《财经理论与实践》《经济体制改革》《经济问题探索》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5部。获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项,成都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3项、三等奖1项。主要研究成果有《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框架下的环境规制研究》(专著)、《瑞士低碳城市发展实践与经验研究》(专著)、《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经济增长视角》(论文)等。
雷霞: 经济学博士,成都市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都市圈、公园城市、政府作用相关研究。作为负责人或主研人员参与国家、省、市各级课题20余项,撰写资政报告20余篇,公开发表论文及理论文章20余篇,参与10余本专著编写工作,相关研究报告与论文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农业农村部以及四川省、成都市等地方各级政府部门表彰和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