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自秦以来宗族组织的发展状况,从历时性角度看其时而发达时而衰微,从共时性角度看其呈现显著的地区性差异,但总体而言宗族组织作为一种以血缘为基本纽带且兼具地方公共性的社会组织,几乎存在于自秦至近现代的历史中,绵延不绝,即使在当代其踪迹也不鲜见。这都得益于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观念、中央政权的支持和荫蔽、族田等物质基础和组织本身的治理结构以及内部相关制度建设。
丁惠平: 丁惠平 江苏海安人,先后就读于吉林大学社会学系和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分别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为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组织社会学和理论社会学;在《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学习与探索》、《学术研究》、《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社会学评论》等期刊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支持型社会组织与政府互动机制研究”和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公共危机治理中社会组织动员机制研究”;2019年获“江苏社科优青”称号,2022年入选江苏省第六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