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锦煌与青年志工在新港镇的农地边,图片来源:新港文教基金会网站)
1952年,陈锦煌陈医师出生在台湾嘉义县新港乡北部的仑仔,仑仔素有“寒地”之称,彼时这里也是新港最为贫穷的区域。陈锦煌有九个兄弟姐们,家里以务农为生,经济条件非常拮据。1967年,他考入嘉义高中就读,随后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1970年开始就读于台湾大学医学系,1979年受聘为台大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小儿科医师。1981年,为响应年迈双亲造福乡邻的召唤,陈锦煌放弃了台北的高薪工作,毅然回到新港乡开设了陈锦煌内儿科诊所。1987年,陈锦煌与新港同乡一起创立了新港文教基金会。随着社会影响力的日益提高,陈锦煌逐渐受到更多人的肯定与拥戴,2000年5月20日,陈锦煌出任台湾“行政院”的政务委员,并深度参与台湾的民主政治工作。三年后,陈锦煌辞去政府公职,回乡续行他的医务工作,同时携手新港文教基金会的同仁以文化造镇的方式为新港开辟一条老镇新生之路。
');" class="a2">收藏
(陈锦煌与青年志工在新港镇的农地边,图片来源:新港文教基金会网站)
1952年,陈锦煌陈医师出生在台湾嘉义县新港乡北部的仑仔,仑仔素有“寒地”之称,彼时这里也是新港最为贫穷的区域。陈锦煌有九个兄弟姐们,家里以务农为生,经济条件非常拮据。1967年,他考入嘉义高中就读,随后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1970年开始就读于台湾大学医学系,1979年受聘为台大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小儿科医师。1981年,为响应年迈双亲造福乡邻的召唤,陈锦煌放弃了台北的高薪工作,毅然回到新港乡开设了陈锦煌内儿科诊所。1987年,陈锦煌与新港同乡一起创立了新港文教基金会。随着社会影响力的日益提高,陈锦煌逐渐受到更多人的肯定与拥戴,2000年5月20日,陈锦煌出任台湾“行政院”的政务委员,并深度参与台湾的民主政治工作。三年后,陈锦煌辞去政府公职,回乡续行他的医务工作,同时携手新港文教基金会的同仁以文化造镇的方式为新港开辟一条老镇新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