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佛教与当代人的精神生活
在线阅读 收藏

一个人的精神生活在整个人生中的作用非常大。如何来解决精神生活层面出现的问题?如何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我们看古人是怎么做的。汉代以后中国的文化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即儒、释、道三家。明代高僧憨山德清曾说:“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春秋》代表儒学,《老》《庄》代表道家,参禅的“禅”代表佛家,中国古代三家三足鼎立构成人们精神生活的三个类型——入世、避世和出世。当你入世不能入得很好的时候,可以避世,避世避得不够圆满的时候,还可以出世,三者构成了文化心理的不同调节方式,同时共同构成提升人们精神境界的三个文化资源,这是古人的解决方式。

中国古代的人,特别是知识分子,在入世遇到困难的时候,经常会进入道家,有时候会进入佛家去解脱。但是我要讲的是,并不仅仅是在困苦的时候需要想到佛教,在顺利的时候也要想到它。当你困苦的时候想到佛教,修佛教的方法达摩称之为“抱怨行”,而当你很顺利的时候,也不要太得意,这是各种条件决定的,所以要修“随缘行”。

但是中国人在信仰上常常有一些问题,其一是“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其二是出了问题,有需要时“病急乱投医”。这样的宗教信仰形式是属于功利化的。古人可以从三种文化类型当中寻找精神资源,当代人可不可以呢?当然可以。

佛教是佛的教化、佛的教育、佛的教导。佛最开始的教育对象是五个人,称为“五比丘”。随着教育影响的扩大,它的教育对象越来越多,教义、思想就不断传播。佛教是一种宗教、是一种信仰,佛教也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哲学。

什么是“佛”?“佛”就是觉悟,“佛”就是觉醒。原来不明白,现在明白了,叫做觉悟。原来昏睡,现在醒过来了,叫觉醒。佛的觉悟经过了很长的过程,最后是在菩提树下通过特殊的方式觉悟的。佛的觉悟包括三个方面:自觉、觉他、觉醒(圆满)。既能自己觉悟,又能帮助其他人觉悟,而且这种觉悟能够达到非常圆满的境界,所以佛的觉悟能够达到三个层次,而菩萨的觉悟达到两个层次,只能自觉,也能觉他,小乘的觉悟只有一个自觉,一个觉悟都达不到的,就是我们这些凡夫。凡夫就是不觉悟,什么都不明白,还没有醒过来。

佛、菩萨、小乘、凡夫是不同的精神境界,如果这个精神境界继续划分,还有很多类型,人以下的精神境界还有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从精神层面来分析,佛代表精神的一种全善、最高境界;菩萨稍次,它的基本精神是慈悲、济世;天的境界是代表能够行十种善;人的境界能善能恶,他行的善是五种善。比人低的境界叫阿修罗,它力大无穷、好斗、不讲理智;比阿修罗更低的精神境界是畜生,不讲道德,虽然十恶不全有,但是十恶占了很大一部分;比畜生低的精神境界叫饿鬼,贪婪、妒忌,内心没有一点正义;比饿鬼更低的精神境界是地狱,十恶都有。

今天精神境界出现的很多问题就是饿鬼层面的问题,饿鬼贪婪。佛陀(觉悟者)教导的核心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第一,诸恶莫作,不要做任何的恶;第二,进一步提升,众善奉行;第三自净其意,内心的精神层面要清净、干净。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