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1年3月31日下午3:00~5:00
地点:首都师范大学本部主楼201会议室
梁景和(主持人):
今天我们请来郭双林老师为同学们作学术报告,郭老师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中国义和团运动研究会理事、当代北京史研究会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文化学会学术委员、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思想史研究中心副主任等。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中西文化交流史、中国近现代社会史,近年对史学理论亦颇感兴趣。主要著作:《中华民国史·志·思想文化志》《大学历史学论文读本系列》《八十年代以来的文化论争》《中华文化劫难录》(主编)等。郭老师今天要报告的题目是《辛亥革命时期知识界的平民意识》,下面请大家以热烈的掌声欢迎郭老师!
郭双林(主讲人):
翻开辛亥革命时期的报纸杂志,会发现当时一些知识界人士,特别是一些革命党人在思想上带有浓厚的平民色彩。他们不仅同情、尊崇平民,而且贬抑权贵,公然声称自己从事的革命为“平民革命”,革命的目标是建立“平民政治”。当然,他们没有也不可能完成这个任务。与当时澎湃的民族主义、民主主义、君主立宪等社会思潮相比,这种思想倾向尚比较微弱,在理论上也不够成熟,称之为“平民意识”或许更合适一些。知识界的这种平民意识在辛亥革命失败后并未消失,反而愈益壮大,到五四前后遂成为一股引人注目的时代潮流——平民主义思潮,并对现代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以往学术界虽曾注意过五四时期的平民主义,也明白“没有晚清何来五四”,但似乎没有人对辛亥革命时期知识界的平民意识关注过。近年虽有学者开始注意清季十年思想中的“民”意识,但很明显,“民”与“平民”是两个概念。下面我将对辛亥革命时期知识界的平民意识作些阐述,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